商業模式,讓企業從“金字塔”到“沙漏”

作者:李蓓 來源:北京博瑞森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發表時間:2012-11-22

各種貿易企業、仲介公司、零售企業都可以成為這樣的“雙金字塔”中心,這更像一個“沙漏”而不是單向的“金字塔”。看起來,建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鎖賣場就能實現最賺錢的商業模式。商場以解決交換的時空局限為條件,代替供求雙方做出了“有範圍”的選擇。這一選擇權也是“沙漏中心節點”所獨有的優勢。

一、商業模式改變,成就“零售巨頭”

  如果我們仔細審視“產品為王”和“品牌為 王”時代的企業,會發現無論是使用“規模—成本”的方式,還是利用“品牌忠誠”的方式,企業實際上都在努力地從“供給”的角度把產品推給“需求方”。

因此,要保持企業利潤的增長,就要想方設法地擴大本產品或本品牌的“需求半徑”。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企業把自己放在了“金字塔”的頂端,而大企業和小企業的 差別就在於金字塔底座的需求半徑是大是小。

  “產品為王”的企業希望通過多產品策略覆蓋更多的需求,如格蘭仕在成為“世界最大微波爐廠商”之後,必須要考慮其他的產品線才能繼續擴張“金字塔”半徑;而以“品牌為王”的企業則希望通過多品牌策略覆蓋更多的需求,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像寶潔公司那樣建設多條產品線,且每條產品線還有不同 品牌的結構,這樣就能形成最大的“金字塔”。

  前面的兩種經營戰略在兩百年來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的效率,最大的成果就是以過去認為“不可能”的低成本創造出豐富的產品類別和品牌類別,極大地改善了消費者的生活。在這樣的推動力下,“經典價值鏈”發展到了末期,“稀缺經濟”逐漸轉變為“豐饒經濟”。

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原來在經典價值鏈 末端的“零售企業”成為了最有權力的一方,對於“零售巨頭”來說,它的特殊地位可以創造出兩個“金字塔”,獲得雙向收益。如下圖(圖3-4)所示。

  各種貿易企業、仲介公司、零售企業都可以成為這樣的“雙金字塔”中心,這更像一個“沙漏”而不是單向的“金字塔”。

  以連續獲得全美市值最高的沃爾瑪來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形市場,利用先進的物流實現了目前最大批次的供需交換。

當它佔據了“沙漏中心 節點”這一黃金位置的時候,它就獲得了“經典價值鏈”上最大的權力,既擁有了向供給方壓價的“超級價格談判權”,也擁有了向需求方收取“批發—零售”這一 環節的利潤的權力。

  零售賣場沒有、也不能讓供需雙方直接見面,它在供應商面前代表需求方決定誰的商品可以上它的貨架,在需求方面前代表供應商提供了有限的 選擇。

換言之,商場以解決交換的時空局限為條件,代替供求雙方做出了“有範圍”的選擇。這一選擇權也是“沙漏中心節點”所獨有的賺錢優勢。

二、“沙漏”商業模式的優勢

  (一)增加客戶量

  在客戶數量上,節點的客戶是雙向的,交易雙方都可以被看作是客戶。而且,隨著營業面積的擴大,節點對供需雙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就像 建設高速公路一樣,雖然,建築的過程是艱苦的,但是,公路開始通車了,一旦節點上有了流量,“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就可以雙向收費,這比“金字塔”模式增加 了客戶基礎。

  (二)形成“網路效應”

  在節點上,客戶基數的擴張充分展示出了節點的“馬太效應”,在達到臨界值後通過使用者的“網路效應”而自行“織網”傳播,沃爾瑪背後的物流網路就是支撐它成為“節點”的重要保障。

  (三)產生巨大的客戶“黏性”

  “節點”創造了高流量、形成用戶群體後,還能產生巨大的“黏性”。最大的節點就是你最容易發現供應者或需求者的地方,一旦供應商擠進沃爾瑪的銷售管道,一旦消費者發現了“天天平價”的倉儲式大賣場,你就不能離開這樣的節點了。

  提醒一下,企業價值和客戶資產、客戶負債相關,而客戶終身價值、客戶數量、客戶忠誠度又是構成客戶資產的重要因素,客戶負債則保持對客 戶的承諾(對沃爾瑪來說,“天天平價”和“客戶滿意”就是兩大承諾,體現在價格、方便性、需求滿足程度等具體方面)。

從這些關鍵指標來衡量,節點企業的 “含金量”無疑比其他模式都高。

可以說,正是對規模的追求,讓企業逐步從建築“金字塔”走向了支撐“沙漏”的道路。

  看起來,建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連鎖賣場就能實現最賺錢的商業模式。同時,“節點”並不僅僅是連鎖賣場,它還有另外一個常用的名稱,叫 “平臺”。

一個“平臺”可以是某種核心技術、一個行業的標準,也可以是能夠對一群類似的消費者發揮影響的“社區”,還可以是協同合作的組織能力。

  把這些都歸納為“平臺”,是因為它們都處在“沙漏節點”的位置上,可以雙向地發揮作用,可以讓交換發生。在“產品為王”的時代,最早引 起人們注意的是“核心技術”,一旦“價值鏈”上的某個企業擁有了這種“技術”,就可以號令上、下游提供將這種“技術”轉化為“產品”的各種原料或服務;在 “品牌為王”的時代,“技術”被替換成了“標準”,成功的品牌就是定義或重新定義了“標準”的品牌,當“標準”深入人心的時候,品牌的地位也就不可動搖; 在“需求為王”的時代,“平臺”出現了。

  這對今天的企業管理者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建造出多少種“平臺”?哪些企業能成為明天的“平臺”?“平臺”一定要有某種物理形態,比如說“連鎖賣場”中的貨架空間,或者取得了“專利權”的發明。什麼樣的“平臺”最有成長性?

本文經博瑞森許可,節選自李蓓所著《7個轉變,讓公司3年勝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0981938541 的頭像
    ken0981938541

    ken0981938541的部落格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