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轉型 不賣3C、衝創業

2015年10月12日 04:10 記者賴昭男/綜合報導

去年6月開街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一戰成名,成為中國大陸創業重要基地,讓過去以3C賣場聞名的中關村決定全面朝向「創業服務」轉型。

昨(11)日,北京中關村核心區宣布轉型建設方案,擬複製創業大街模式,未來電子商城將退出中關村。

新華社報導,中關村核心區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區域以南,途經中關村電子商城區域,長達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街區。該區域約有36棟辦公大樓、68.5萬平方公里的辦公空間,在新公布的建設方案,皆將根據既有基礎,全面朝向服務創業、創新轉型。

報導指出,該方案被認為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升級版。創業大街前身是老舊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去年6月轉型設立後,220公尺的街區吸引40多家創業服務機構入駐,目前已是大陸首屈一指的創業基地。

相關數據顯示,創業大街成功後,帶動中關村更多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今年1~8月,中關村區域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收入突破2.1兆元人民幣,年增10.8%,相關從業人員數量成長7.5%,利潤總額成長11.5%。

科技部火炬中心(隸屬中國科技部、推動科技創新)主任張志宏表示,目前大陸全國興起創新創業熱潮,在中關村核心區這樣大規模聚集服務資源的區域,推動城市街區、產業升級,以新模式服務創新、創業,意義重大。

該方案由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負責,其副主任閻秀敏表示,未來創業、創新將成為中關村大街最核心的「展示窗口」。

中關村大街的定位將由過去的電子賣場轉為創業基地,重現此處在1980年代興起的大陸首波創業風氣。

中關村最具規模的育成中心企業「啟迪控股」總裁王濟武表示,1980年代,大陸開始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包括柳傳志在內的一批創業者開始在中關村一帶創業,但這股創業風氣在進入1990年代後,便被「電子大賣場」取代。

包括太平洋數碼大廈、海龍電子城在1999年相繼營業,最高峰時,一家賣場單日接待的顧客可超過5萬人次。但近年因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崛起,中關村電子商城日漸沒落,部分賣場已經停業,在轉型方案建設下,未來預估將陸續退場。(工商時報)

a05a00_t_01_0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