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遷都”北京 不是挑戰京東,是自救

藍鯨TMT網第一贏銷網文/藍鯨TMT網 吳雅涵

天貓上周宣佈正式將總部遷到北京,於今年雙十一之前完成所有搬遷工作。

對於此次”遷都“的舉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天貓蓄謀已久的戰略佈局,深入京東腹地,將其拿下。

筆者認為,這次戰略調整是天貓自救的行為之一。

除了逢年過節的惡戰之外,每年的”雙十一“必是電商們最重要的會戰。從2009年“雙十一”之後,天貓每年雙十一的交易額都呈現爆炸性的增長。

去年作為阿裡巴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個”雙十一”,其交出了交易額達571.1億元,2分鐘破十億元人民幣的好成績。

但是,今年天貓想要超越去年,並不是那麼容易,它面臨著巨大的困境。

1.電商行業增長放緩,垂直電商興起

自2011年起,,淘寶和天貓的總銷售額增長率開始滑坡,2011年降至60%,之後呈現出持續的放緩跡象。雖然,每年電商還處於增長狀態,但電商超快速增長時代已然結束,電商蛋糕的規模已經形成。

此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中國2014年B2C市場份額排名:

1、天貓(59.3%);

2、京東20.2%;

3、蘇甯易購3.1%;

4、唯品會2.8%;

5、國美1.7%;

6、亞馬遜中國1.5%;

7、一號店1.4%;

8、易迅1.1%;

9、聚美0.6%,

10,其他所有B2C:7%。

聚美優品首次作為專注垂直領域的電商進入電商市場份額前十名。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目前電商行業的三個發展趨勢:

一是電商行業總體增長放緩;

二是B2C綜合類電商進入寡頭競爭時代;

三是垂直電商的興起。

在此背景下,天貓作為市場份額最大的綜合類電商,想要超越自己,就必須面臨著如何在有限的蛋糕裡,拿下最多的蛋糕成為唯一的巨頭。

2.南有天貓,北有京東

“南有天貓,北有京東”是B2C綜合類電商格局的寫照。

從2004年到2010年,京東商城的年銷售額從100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102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7.27%;在2015年Q2財報中,京東商城第二季度交易總額同比增長92%,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72%。

近幾年來,京東的勢頭非常迅猛。雖然馬雲稱,拿著望遠鏡才能看到自己的對手,且多次表示,一直沒拿京東當對手。

但,天貓並沒有忽視京東的存在。

京東的優勢是自營模式,3C數碼產品和物流,而這對於天貓的商業模式而言,恰恰是短板。被揪著尾巴的天貓,又能跑多遠呢?

3.天貓新政導致品牌商減少

曾有媒體報導,天貓和淘寶入駐的商家據不完全統計為600萬家,京東為6萬家。

自2015年3月起,天貓頒佈新入駐規則,定向邀請商家品牌,結束自主入駐方式,且要求入駐商家註冊資本需高於100萬人民幣。

這個新規定對於一大部分的天貓中小商家品牌無疑是重大的打擊,導致一大批品牌退出天貓加入其他電商平臺。

在天貓的商業模式中,協力廠商品牌靠著天貓的流量和使用者量獲取訂單,天貓自身一大部分的盈利也來自於協力廠商品牌

雖然新規定肅清一部分小商家,但是大量的協力廠商品牌方的離失對於天貓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傷害,且有利於競爭對手擴大規模。

4.阿裡股價下跌

或是受到資本寒冬影響,今年下半年起,阿裡的市值縮水三分之一,曾跌破發行價,截止昨日報價為68美元。

每年天貓和淘寶都給阿裡巴巴帶來巨大的營收,它們在財報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雙十一”期間天貓和淘寶的銷售額,是阿裡巴巴下半年股價能否回升的關鍵。

如果,天貓與淘寶表現不好,阿裡的股價令人堪憂。所以,天貓必須要在今年下半年做出成績。

天貓自救,為何選擇“遷都”北京?

為何是北京?其原因有三:

一是市場大。

北上廣歷來都是各大企業必爭之處,杭州已然可覆蓋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北京無疑是最大的肥肉;

二是物流基礎好。

“雙十一”的競爭,一大部分看中的就是物流和庫存,想要最快時間構建好物流,不輸于對手,北京是最好的選擇;

三是搶佔競爭對手市場,拿到最大蛋糕。

阿裡和蘇甯的聯合,意味著他們將要搶佔的市場份額是京東。北京是京東的大本營,3C數碼產品和物流又是京東的優勢所在。

所以,想要搶佔市場份額,擺脫困境,成為唯一的電商巨頭,“遷都’北京也是必然的選擇。

如此巨大的壓力之下,天貓想要擺脫現有的困境,並非只是“遷都”就能解決,天貓的自救早在去年已經開始佈局。

今年3月份,新版協力廠商品牌入駐規定實施後,雅思蘭黛,Burberry,蘭蔻等大牌皆入駐天貓。

大牌的入駐,補缺了中小品牌的離失,同時帶來更多的流量和訂單,也拉大與其他電商的距離,加強自身的優勢。

同年8月,阿裡入股蘇寧,其目的是補天貓在3C數碼產品的短板,好與京東進行正面對抗。

寫在最後:

此次“遷都”可以說是一個鍥機,是天貓將自身處境由被動化為主動,也是天貓能否撕開困局的關鍵點。

來勢洶洶的天貓能否在京東的地盤上,在京東的優勢上,搶佔京東的市場份額,誰也無法保證。今年的“雙十一”將會是最精彩的一次電商之戰,天貓不能輸,京東也不能輸。其結果,一個月後自見分曉。

阿裡巴巴:以北京為大本營 啟動杭州+北京雙中心戰略

贏商網 http://www.winshang.com 2015年10月08日11:33

核心提示:“天貓總部將從杭州遷址到北京”的傳言也得到阿裡巴巴回應,稱正式啟動“杭州+北京”雙中心戰略,以北京為大本營,推進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執行和業務發展。

  可以想像,未來阿裡巴巴會“別戀”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大城市,這是杭州要適應的“新常態”。

  裡巴巴或許還“深愛”著杭州,但也不可自拔地“戀上”了北京。

  近日,網傳馬雲在西雅圖的中美互聯網論壇上,臨陣改演講稿26處,其中一處是“43年前,尼克森訪問杭州”,馬雲特意在“杭州”前面加上了“我的家鄉”。

  與此同時,“天貓總部將從杭州遷址到北京”的傳言也得到阿裡巴巴回應,稱正式啟動“杭州+北京”雙中心戰略,以北京為大本營,推進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執行和業務發展。

  用狗血劇情來描述,差不多是這種狀態——“我依然愛你,但也愛上了別人”。

  阿裡對杭州的意義

  美其名曰“雙中心”戰略,對杭州只是言語上的安慰,它也不是第一次面臨這種狀態,早前螞蟻金服集團採用了“杭州+上海”雙總部,支付寶遷址上海也塵埃落定。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登錄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查詢發現,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已變更為陸家嘴軟體園,登記機關為浦東市場監管局,註冊資金為10億元。此外,支付寶的股東也由浙江阿裡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阿裡巴巴上市給杭州帶來什麼?”這是2014年11月10日杭州日報的頭版頭條。文章稱,馬雲從紐約歸來後,時任杭州市委書記龔正,市長張鴻銘第一時間與其會晤。

  若天貓搬遷也將變更註冊地到北京,對杭州就不僅是失落了,而是真金白銀的流失。今年4月份,浙江省省長李強高度稱讚阿裡巴巴“2014年全年納稅109億,平均每天納稅3000多萬,是中國唯一一個納稅額超百億的互聯網公司,貢獻巨大。”

  據媒體援引杭州市余杭區國稅局的統計,2014年阿裡巴巴的淘寶城共有43.8億元的稅收交給了余杭,每天折算下來有1200萬元的納稅。

  除了稅收貢獻外,阿裡巴巴對杭州經濟貢獻的背後,是更為深入的產業結構影響。

  圍繞著阿裡巴巴,杭州形成了一個電商生態圈,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路行銷、資訊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了眾多電子商務服務商,形成阿裡企業生態圈。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綜合性電子商務網站和專業網站都集聚在這裡。

  一批“阿裡系”的員工在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之後,紛紛辭職從事互聯網創業,資本市場的目光又聚焦到杭州,其中不乏IDG、紅杉資本、B12粒子基金、天使灣等知名投行。

  今年上半年,杭州實現生產總值4498.75億元,增長10.3%,是2012年以來的首次兩位數增長,增速高於全國、浙江省3.3和2.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以資訊經濟、互聯網+為代表的“一號工程”成為引領杭州經濟增長新引擎。

  如果說西湖是杭州的旅遊名片,那阿裡巴巴也成了杭州的經濟名片。

  “戀上”北京

  回顧阿裡巴巴創業史,從上海撤離,回到杭州創業,再到紐交所上市。我們看到了一家企業與一個城市共同成長的軌跡:2000年阿裡巴巴從湖畔花園搬到華星創業大廈,2009年阿裡巴巴總部搬到濱江,2013年余杭淘寶城啟用,2014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是不是有點像一個屌絲數次碰壁後,最終在杭州逆襲的成長勵志片?

  逆襲的故事,怎麼講都有道理。你可以說,杭州,或者整個浙江,發達的民營經濟、寬容的營商環境,孕育了阿裡巴巴;你也可以說,阿裡巴巴從骨子裡改造了這座城市的氣質,以致杭州被稱為“電子商務之都”。

  馬雲的說法是,阿裡巴巴和杭州是“命運共同體”。但,為何又“戀上”了北京?

  已有熱心網友替馬雲給出了理由:讓京東不好過;杭州不能繼續滿足發展,包括地理位置、人才、背景等局限性;其他電商在一線城市的不斷滲透,已對天貓造成了一定威脅,而遷址北京將是天貓接下來動作前的一個重要信號。

  這樣的大動作,阿裡巴巴必然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早在今年4月,馬雲將北京定義成“電子商務以外的互聯網服務”的大本營所在,作為杭州以外的第二個主場。

杭州怎麼辦

  馬雲曾說過,“阿裡巴巴的根在杭州,枝葉在全世界”。但他也說過,“我們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也不是國有企業,我們把自己定位成中國的‘國家企業’”。

  可以想像,未來阿裡巴巴與杭州,阿裡巴巴或許情未移,但會“別戀”上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大城市,這是杭州要適應的“新常態”。

  杭州難免會覺得“委屈”,GDP增速重回兩位數,跨境電商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也批復了,又先後承辦亞運會和G20會議,“臣妾做得還不夠麼”?

  “委屈”不解決實際問題,杭州應該怎麼辦?

  首先,“一號工程”新經濟增勢強勁,這個必然要堅持。資訊經濟在杭州已有相當完整的規模,除了阿裡巴巴外,其他鏈條也有相對的龍頭企業,如海康威視、 華三通訊等。龍頭企業是目前杭州資訊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小企業是未來資訊經濟發展的依託,二者相輔相成,杭州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領軍優勢,引領壯大 相關產業規模。

  其次,杭州量大面廣的傳統行業企業目前大多數仍處於轉型升級的陣痛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關鍵是運用資訊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元素植入到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插上智慧的翅膀,發生根本性的蝶變。

  再次,杭州眾創空間初具規模,基金小鎮、夢想小鎮、雲棲小鎮、跨境小鎮、機器人小鎮等一批眾創空間40多家,其中14家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利用“新模式活力迸發”的優勢,培育“下一個阿裡巴巴”。

  最後,以“四張清單一張網”的為抓手,通過權力清單制度這根杠杆,推動政府自身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釋放市場活力。以杭州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加快美麗杭州建設,打造發展“金名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