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創新的五大陷阱

2015-10-12 領導與創新提升

由于創新或變革對原有組織或管理系統造成過大衝擊,使組織失去了起碼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很多公司創新或變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有些國企用人制度改革 措施不當引起員工上街、上訪,致使改革夭折,因為失去了政治上的穩定就失去了一切。

企業規模越大,其管理結構、流程以及人際關係就越複雜,適宜搞改良,不適宜鬧革命;適宜循序漸進,不適宜大的震動。

華為總裁任正非形象地將這種創新叫“溫火慢慢烤”,聯想柳傳志先生則比喻為“繞大彎”。

管理進步的標誌之一就是流程化,流程化可以減少和避免隨意性。在某種意義上,小公司怕超速擴張,大公司怕隨意變革。任何創新都是要支付成本的,總成本大於 總貢獻的創新是有害於公司的,隨意的創新是對過去投入的浪費。因此企業創新的主要形式應該是“改進、改良和改善”。

避免過度創新有一些原則可循。比如

1)銜接有序原則:

防止變革過程中出現決策和責任真空,在新組織未完全建立前,舊的決策模式不完全消失,保障業務變革在 有序中進行;

2)繼承發揚原則:

反對一朝天子一朝臣,反對新幹部上臺否認前任的管理,反對隨意地破壞原有文化或管理的合理的內核以及與周邊已形成的習慣性 協調;

3)評估論證原則:

穩定發展時期不能提倡管理上的大膽探索。任何管理改進,都要以全域為目標來進行評估,任何變革都必須相關委員會充分論證後批准。 等等。

(4)過虛創新陷阱

過虛創新主要有兩類表現形式。

一類是形不成專利和標準,不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以至壟斷地位的創新;

二是只喊口號,沒有相應鼓勵有效創新的考評和分配機制的創新。過虛創新所造成的問題是,有創新無專利,有創新無機制。

比如有的公司發明了某種技術或工藝,忽視申請專利或不進行其他保護措施,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或被人參觀企業時獲取等,競爭對手拿去申請了專利,反過來制約原 始創新者自己。

又比如申請的專利只是圖虛名,不懂知識戰略運作,不能為企業創造實際效益,不能通過交叉授權獲取他人的新技術專利。

再比如創新成果形不成市 場上的“事實上的標準”,等等。

能夠做實的創新是那種為企業爭得某種權力和地位,能夠形成企業知識資產的價值化創新。

企業要保持持續的創新,還需要建立創新的激勵和保障機制,為創新分配充足的資源是必要條件,同時不能忽視對創新成果的正確考評。

比如,創新成果必須是為企業創造效益的,而不是為科研人員晉升職稱的。創新成果必須是不斷累積成文檔的,而不能只是儲存於員工頭腦中的。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財富的創造方式和知識擁有者的致富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只有對員工的創新行為和創新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做出正確的評價,並予以合理的回報,才能使創新活動持續地進行下去,創新者如果不能分享創新成果,在以後的工作中就會失去創新的活力和動力。

也就是說,在企業中需要構建圍繞創新活動的“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價值迴圈鏈,形成全力創造價值,科學評價價值和合理分配價值的良性迴圈。

解決對知識勞動回報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短期激勵,還需要有長期的經濟報酬,這就是在國外企業普遍採用的員工持股計畫,即通過將員工的部分勞動和知識所得 轉化為股本,以員工持股的形式,回報於員工,使員工真正與公司結成利益和命運共同體。

不同于傳統的回報勞動投入的分配方式,它更強調的是對知識擁有者的知 識貢獻的回報,對創新行為和創新成果的回報。總之,避免過虛創新陷阱,就是要建立使創新成果“對外權力化、對內資產化”激勵和考核機制。

(5)封閉創新陷阱

創新不是一味強調從無到有,模仿超越式創新也是可以的!

有效的創新要學會繼承與發揚、自立和合作的平衡。

華為公司為此提出了創新是“70%的繼承+30% 的創造”的理念。

100%自己做,那就是小農意識!任正非甚至否定自主創新的提法:“自主創新就陷死在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我們為什麼要排外?

我們能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嗎?為什麼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我們反對自主。

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強調只做我們有優勢的部分,別的部分我們應該更多的 加強開放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構建真正的戰略力量。

我們非常支援異軍突起的創新,但要在公司的主航道上才好。

我們一定要避免建立封閉系統。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開放的體系,特別是硬體體系更要開放。

我們不開放就是死亡,如果我們不向美國人民學習他們的偉大,我們就永遠戰勝不了美國”。

盛大網路公司陳天橋對此深有體會。

他認為創新有兩種形式:

一是從無到有的創新:如發明技術和軟體的人。這好比如種菜的農民,這些菜不能生吃,還必須經過精心烹調;

二是從無序到有序的創新:如利用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將遊戲、電影及歌曲放到網路上;如炒菜的廚師,不同地方買菜,然後適應顧客口味來組合和調理。

中國企業的行為很有意思,要麼一味模仿,要麼太重視從無到有的創新,而不太重視從無序到有序的創新。

其實很多成功的產品在技術上並沒有大的原始創新,只是將精力放在研究受眾的需要及應用便利的產品上就能成功。

有效的創新需要建立在一個開放系統上。

開放式創新的原則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或與巨人同行。具體措施包括:基礎專利周邊的創新;跟蹤到期專利;收購有新產品或新技術的公司;吸引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共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共同制訂技術標準;進行專利交換等等。

總之,創新是實現企業持續成長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因此,創新本身沒有對錯,但我們不能為創新的口號而頭腦發熱。

創新的結果可能是吃到餡餅,也可能是掉進陷阱,盲目的創新極有可能導致企業掉進過快、過早、過度、過虛和封閉創新這五個陷阱。

為此,企業的創新管理包含五個方面,那就是,對創新速度、創新時機、創新力度、創新類型以及創新機制管理。

所以,對於志在做大、做強、做久的企業來講,創新重要,如何管理創新,避免創新陷阱亦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