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90後連續創業失敗者的三大反思

來源:創業邦第一贏銷網

  90後大學生創業者在中國今天浮躁的創業環境中數見不鮮。創業失敗後不甘寂寞捲土重來者不在少數,以致于形成了這樣一個詞:連續創業(失敗)者。

  真正能在創業失敗後擁有自知之明,選擇不再創業,加入大公司,沉下心來,反思自我的年輕人在今天反而成為了一種可貴的稀缺。

  羅勇林,94年生,黑龍江工程學院電腦專業的大三學生。上次與他聯繫時還是7月下旬,那時他還在做一款名叫“聘愛”的90後的婚戀APP,但他創業維艱,幾乎已到放棄邊緣,每每聯繫都是杳無音訊。

  他曾經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臉萌”的郭列一樣做一款“現象級”產品,獲得千萬投資,實現“一夜暴富”。直到上週末,他才告訴筆者,他已經以一名產品實習生的身份進入百度貼吧事業部,他希望沉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

  羅勇林的故事,可能是這個所謂“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中國大地上最樸素的大學生創業教材,其中的邏輯和教訓可能值得所有懷揣一夜暴富夢想的大學生去深刻反思。

  豪情萬丈,一學期連續三次敗北

  羅勇林自認為是一位“骨子裡的創業者”。當筆者問及何為“骨子裡的創業者”時,滿懷豪情的他似乎仍有些支支吾吾。

  思考再三後,羅勇林告訴筆者,早在高中階段,他就下定了創業的決心。這一決心並非來自“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而是高中應試教育一板一眼的壓迫。或許,“創業”二字可以給他帶來“叛逆者”的標籤,讓他對應試教育做出反抗。

  不管怎樣,步入大學校園的羅勇林迎來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大一開始創業,但第一個學期就先後做失敗了3個項目,分別是借錢炒股、開淘寶店、硬體發明。回頭看那些項目,羅勇林用了“都挺扯的”這四個字來形容。

  但正是這些“都挺扯的”項目,為他找到到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創業夥伴,也給大學生活留下了寶貴的記憶。在經歷N個專案的連續失敗後,羅勇林團隊在去年年底開始規劃“聘愛”這款校園戀愛交友應用。

  無疾而終,短短三月就陷入絕境

  這次創業,無論是從影響範圍還是複雜程度來看,都達到了羅勇林團隊挑戰的高峰。

  羅勇林團隊去年就做出了“聘愛”的網站版,並參加了 IDG 舉辦的校園創業大賽。後來,IDG 通知他們,“聘愛”進了全國 50 強,可以到北京參加決賽。那次比賽之後,羅勇林團隊就放棄已有的盈利業務,決心專注做“聘愛”,並在年底,拿到了 10 萬元種子投資

  戀愛社交App“聘愛”為了説明使用者找物件,用了一種近乎簡單粗暴的方法:招聘。用戶可以在這個應用的“招聘會”上發帖招聘愛情,找男朋友稱之為“聘夫”,找女朋友則是“聘妻”。如果看到有合適的“招聘”,也可以“投遞簡歷”。簡歷的基本資訊包括年齡、星座、城市、學校等。

  “聘愛”今年 4 月正式上線後,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積累了4萬用戶,而在羅勇林團隊主要活動的黑龍江地區,羅勇林團隊通過各色校園推廣活動積累了3萬用戶,團隊高峰時期人數高達近30人。

  今年7月,羅勇林團隊利用暑期來到北京創業,在一些創業媒體上得到了集中報導,並且開始尋找新一輪融資。

  然而,在會見30餘個投資人都無疾而終後,羅勇林團隊陷入了絕境。一次次投資人的打擊讓他明白了,“聘愛”是一款不靠譜的產品。

  三大反思,直面萬眾創業的泡沫浪潮

  今年8月,羅勇林經過艱難的掙扎之後,選擇放棄創業項目。面對過往創業經歷,羅勇林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經歷了幾周的痛苦掙扎,回顧過去的三年後,羅勇林寫下了一篇名為《90後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的文章,講述了自己創業過程以及失敗的經驗教訓。

  羅勇林文章裡這樣一段話讓人沉思:或許有人認為創業失敗很丟人,但是如果我不敢說出來我會覺得更丟人。這些年看了那麼多失敗案例,這回終於輪到我們了~哈哈!

  羅勇林的坦然讓人心酸,但更讓人看到,一位94年創業者在面臨創業泡沫時的成熟與冷靜。

  1、瘋狂浮躁,每日想著一夜暴富

  羅勇林最初深受媒體的影響真的以為靠想法就能出去融資,最後經過失敗清醒了,明白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羅勇林說,“我承認我也瘋狂過浮躁過,甚至曾經每天想著如何超越紮克伯格,余佳文以及溫成輝,但事實並沒有。”

  拿過種子投資,產品上線後做到了4萬用戶量 ,安卓,IOS,Web都上線了,被各大媒體多次報導,產品都有了,資料也還可以。這個看似美滿的結果曾經讓羅勇林認為自己無限接近那個夢想——做一款“現象級”產品,實現“一夜暴富”。

  但是互聯網創業不是做一個APP就可以成功的事,之後投資人的冷眼和拒絕把他的夢想擊的粉碎。他甚至心裡默默把拒絕他的投資人看作是“傻逼”。但他自己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產品乃至是團隊都存在硬傷。

  2、無商業化,現象產品終要失敗

  羅勇林坦承,他在看了無數90後創業者的成功故事之後,曾經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臉萌”的郭列一樣做一款“現象級”產品,獲得千萬投資,實現“一夜暴富”。

  而經歷面談30餘個投資人,和上百個投資人微信交談的過程後,他終於明白,互聯網很 多資訊都是未加過濾的誇大的,要學會理性分析,不要光看熱鬧要仔細思考背後的原因。不要被現象級產品所迷惑,一個產品最終還是要商業化的,“現象級”產品 無法商業化的話,終要失敗。超級課程表、臉萌、足跡、無秘這些短時間內爆紅的產品都是難以商業化的產品,即使使用者體量龐大,也難以取得成功。他甚至直言, 這也是他當初決定做聘愛的時候沒有看透的事,“聘愛”正是一款無法商業化的產品,必然會遭受投資人的冷遇。

  3、保持清醒,不可為創業創業

  羅勇林最後的教訓則是,互聯網浮躁浪潮下,不要為創業創業。這種創業思維只能稱作是“瞎創業”。

  他從來不反對創業,因為在這種浮躁中總會有成功走出去的,但是要做好當炮灰的準備,不管怎樣都會有很多收穫的,切記控制風險。不要總喊著創業卻不創業,要創業就去創業,以最小的成本去試錯去驗證是否靠譜,要麼就老實上班積累沉澱。

  羅勇林透露,真正決定放棄“聘愛”的前幾天實際上已經找到了有投資投資的人,投資金額高達100萬元。而他主動把專案存在的問題都說出來了,並且建議他們理性投資,“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項目不是用投資來解決問題的,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死掉是早晚的事,我不想浪費自己的青春去坑別人的錢去換來光環。”

  當問及為何會在百度貼吧的實習與100萬融資之間選擇實習時。他顯得可愛而又現實:

  因為大三暑假一般都到了尋找實習的階段,他不能為了自己而讓團隊和自己一起“瞎創業”。而他的團隊中有3人利用暑期已經進入了BAT級別的互聯網公司實習,“我想在百度好好鍛煉,或許有一天我會進入百度管理層,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創業者!”

後記:

這次的創業,無論是爭取融資、產品管理、團隊管理戰略判斷各方面都讓羅勇林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一直以來的創業經歷也彌補了羅勇林的學歷缺憾,讓他成功進入百度貼吧事業部實習。

  由於“聘愛”還有幾千活躍用戶,也出於團隊感情,團隊成員一致希望能夠保留“聘愛”。“聘愛”已宣佈成為公益項目,羅勇林和他的核心團隊8人依舊租住在北京一間兩室一廳的出租屋內,維繫“聘愛”日常運營。

  羅勇林在《90後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這篇文章裡最後說道:

我和大家決定一起等待幾年後的下一次的創業,在互聯網熱度頂峰的時候我和我的團隊選擇了沉澱,不想為了融資而創業。或許下一個項目可能做的不是互聯網,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和我的團隊在一起沒有什麼可畏懼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0981938541 的頭像
    ken0981938541

    ken0981938541的部落格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