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貨業開啟零售新時代 展開線上線並行營運模式

贏商網 http://www.winshang.com 2015年10月03日09:46

核心提示:廣州的商場在中國的百貨零售業發展中領銜了多個“第一”:友誼商店創辦全國第一個自選商場,全國第一個營業面積超千平方米的超市是廣百百貨超市。

廣州還首創了聯營專櫃模式,奠定了如今巨無霸商場的運營模式。

  全國首家自選商場友誼商店紅火30年廣州百貨零售業引領消費方式轉變。

  透過“第一”看廣州

  30多年前,廣州人想買一件時髦的襯衫,起碼要排個把小時的長龍。現在,掏出手機,動動指尖,就能在品牌百貨的網上商城選好款式,再到實體店試穿提貨。

1981年4月12日,廣州友誼商店開辦了全國首家自選商場,對傳統消費模式進行了一次大膽革新。

這家選商場紅火30年,不但見證了廣州的百貨業從冰雪消融到繁榮騰飛的巨變,還悄悄地引領著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

  當年故事上世紀80年代的百貨店業態

  30多年前新中國首個超級商場自

  率先向市民全面開放

  廣州的商場在中國的百貨零售業發展中領銜了多個“第一”:友誼商店創辦全國第一個自選商場,全國第一個營業面積超千平方米的超市是廣百百貨超市。

廣州還首創了聯營專櫃模式,奠定了如今巨無霸商場的運營模式。廣州百貨零售業的發展騰飛,正是廣州商業經濟升騰的羽翼,是廣州市民經濟能力提升與消費生活日趨多姿多彩的見證。

  廣州友誼商店開設於1959年,1980年,該店在全國同行中率先向市民全面開放。1981年4月,廣州友誼商店開設全國首家超級商場,營業面積約270平方米,擺放6排貨架,從此徹底打開中國百貨業的業態。

  這一座超級商場在當年4月12日開張。當時,《廣州日報》提前在4月11日的報紙頭版刊登《我國第一個超級商場見聞》,報導商場開張消息。

  在友誼商店自選商場開張短短半年內,廣州幾家商場都試辦起自選商場。

這股“自選”風還刮到了街頭巷尾,士多店也採用了這種銷售方式。後來在廣州開張的連鎖便利店,也得益於這種銷售形式,業務迅速鋪開。

  “硬骨頭”

  開辦全國首家超級商場,廣州啃了不少“硬骨頭”,首先就是超級商場的各種硬體——商品貨架、手推車、收銀機、打號機,甚至是收款的紙條和打號的油墨等,國內的工廠從未接觸過,更勿論正式生產。

友誼商店進口了一批貨架和手推車作為樣板,再請來佛山一家企業按樣加工,逐步解決了硬體的難題。

  “我們開業之後,商場日日爆滿。一大早,門口就排滿了人,大門一打開,像潮水一樣湧進來。”一位友誼商店的老員工回憶,業界看到這番蓬勃景象,紛紛嘗 試開辦自選商場。

“第一批開自選商場的商店,都是找佛山同一家廠製作貨架、手推車。

後來還形成了生產線和產業鏈。”這位老員工肯定地說,當時不僅是廣州本 地,連外地想辦超市,也要到佛山來“偷師”。

  “拆拆拆”

  “三四十年前,商品包裝很簡陋,買食品多數用油紙包。第一次進自選商場,每件商品都包裝得花花綠綠的,忍不住去摸。”老廣州陳先生是華僑子弟,因為這個身份,他手握“代用券”,拉上三兩好友去湊熱鬧。陳先生憶述,那時人們的穿著簡樸,幾乎是清一色深藍改良中山裝。“最記得那時進去購物之前,要先去寄存提包。

可以領一個塑膠袋裝貨品。買東西回來之後,那個塑膠袋珍藏了好些年。”陳先生稱,直到數年之後,塑膠袋才在其他商店普及。

  一位友誼商店的老員工回憶,自選商場開業首天,場面相當混亂,“一包洗衣粉,也有人拆開看看;瓶裝商品,幾乎每瓶都被人擰開來聞聞看看;裝襯衣的塑膠袋,也被人一個個拆開。”

  “好巴閉”

  “以前,如果能進友誼商店當售貨員,那就‘好巴閉’(好厲害)啦。”一直在自選商場工作的李女士,已經在友誼商店工作20多年,她回憶稱,當時友誼商店挑選售貨員,要求嚴格,必須是高中畢業,男女身高都有要求,儀錶端莊。

上崗之前,要接受40多天的封閉式培訓。

  “因為日常要與外賓接觸,要熟練掌握英語、日語的日常對話。”李女士稱,這40天崗前培訓,可以說是“地獄式培訓”,那時,從高中畢業的年輕人已算了不起,但絕大多數沒怎麼接觸外語,只能靠死記硬背。

而到自選商場工作,還要學習檢驗貨品、做報表、包裝商品等多項技能。

李女士回憶,友誼商店自選商場推出了為顧客包裝商品的服務,起先並不很受青睞,數年之後,卻在市場上成為風潮。

  “代用券”

  在上世紀80年代,逛自選商場購物並不像如今這麼稀鬆平常,特別是友誼商店的自選商場,因為要使用“代用券”才能購物,市民想去購物還得“找關係”兌換代用券。

除非遇上婚嫁入職等大事,否則都不會去友誼商店。“我結婚的時候,在友誼花了一千多元呢。”胡女士上世紀80年代中與計程車司機盧先生結為連理,其時,盧先生輕鬆月入過百,算是相當寬裕。

當時,為籌備婚禮,花上千元是豪奢之舉。

胡女士回憶,那時,想找人兌換代用券並非易事,要存夠辦婚禮的代用券,幾乎花了一年時間。

  1994年,國家取消了代用券制度,“當時整個商場都是人,因為,過了這一晚,這些代用券就無效了。”在友誼商店自選商場的老員工李女士回憶。

  百貨業“十年之變”

  80年代:學會“自選”

  上世紀80年代,市民工資不高,購物的地方非常少。

在友誼商店開辦全國首家自選商場的同時,老字型大小永安公司正在拆建裝修,新大新公司還叫著“中山五路 百貨商場”這個老名字,市民想在南方大廈買一件襯衫少說也要排個把小時長龍。

那時候,銷售員和顧客分隔在櫃檯內外的購物模式還未被打破。

陡然敞開貨架,任 君選擇,市民進入了自由選購的狂歡當中,卻不太懂得保護任選的商品,提前拆裝時有發生。

  漸漸地,從物質的極度匱乏,到經濟逐步改善,購物的選擇逐漸增多,人們也學會了自選的規矩。但那時更時髦的購物方式,似乎不是去自選商場,而是擠大巴到中英街背回幾大袋的生活日雜品,去中英街購物,背寬大的紅白藍袋子是那個時代的“標配”。

  90年代:聯營專櫃

廣百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嚴盛華表示,隨著經濟騰飛和市民生活的極大改善,人們對於購物體驗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於是,1995年廣百百貨率先大膽嘗試聯營專櫃的銷售模式。

嚴盛華解釋,商場的職能在 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推陳出新,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最大努力縮短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令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更易於更快捷地得到滿足。

  聯營專櫃的模式推出沒多久,就從廣州走向了全國各地,如今,我們逛百貨商店,看到各個品牌獨立陳列、銷售的模式,正是由聯營專櫃奠定的。

  新千年:全能式商場

  進入2000年後,“逛街的選擇越來越多,豐儉由人。一家幾口,有時會為了去哪裡購物爭辯起來。”市民林女士的說法反映了新的現實。

新千年前後,除了原有大型商場,廣州的老城區也有了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天河城百貨、正佳廣場等拔地而起。

  如今的百貨商店,不僅僅是簡單的購物場所,顧客進來就能‘一站式’吃飯、會友,看電影,上課,開展商務活動等。

  2010年之後,電商蓬勃發展,市民的消費習慣也悄悄發生著變化。如今的廣州老牌百貨也隨之開闢了線上商務,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展開“線上”“線下”雙軌並行的營運模式,繼續在國內百貨業開拓新疆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