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併購法則

2015年09月03日 04:10 白德華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樂報價24億美元全資收購北京匯源集團,擬借此攻占大陸果汁市場。然而這場收購引發民族品牌喪失的憂慮,大陸商務部經審查後,隔年3月判定未過關,結束了這場收購大戲。(新華社)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樂報價24億美元全資收購北京匯源集團,擬借此攻占大陸果汁市場。然而這場收購引發民族品牌喪失的憂慮,大陸商務部經審查後,隔年3月判定未過關,結束了這場收購大戲。

1992年朱新禮創辦的匯源果汁,在大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因此被視為民族品牌,包括朱新禮都說自己是民族企業家。但絕大多數人不知的是,這家大廠登記註冊在開曼群島。

這也是商務部判定不過的主因,且明言,考量的是兩外資收購行為對市場前景影響。

可口可樂1979年進軍大陸後,旗下的可樂、雪碧、芬達等經營都很成功,但在市場競爭加劇之際,推出的果汁和茶飲市場,市場反應一般,因此以溢價1倍、極力收購在百分百及中濃度果汁市場都占約43%市場的匯源。

然而新浪調查,四分之三以上網民反對。

在涉及民族大義關卡上,官方不得不慎重。經外資、反壟斷及國安三因素審查後,因外資及涉壟斷上沒能通過。這對匯源創辦人朱新禮來說,不能說不是一次打擊,也對匯源命運形成轉捩點。

朱新禮多次表態,這不是葬送民族品牌,「品牌無國界,沒必要打上民族烙印。」賣掉匯源也非不負責之舉,只是市場規律,「企業當豬賣100年都沒錯。」事實上,2000年以後外資收購國企之舉大有人在。

經濟學家郎咸平說,此案敗就敗在可口可樂收購姿態太高調,「外資收購不是正在發生,而是正在完結,眾多行業已被瓜分殆盡。」而這次收購雖產生管理層流失等後遺症,也促使匯源向上游轉型,並告誡外企,在中國要成事,法則就是要「低調」。(中國時報)

b15a00_p_05_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