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勝福把歌仔戲變東方歌劇

2015年11月11日 04:10 李欣恬/台北報導

b11a00_p_01_02.jpg 

b11a00_t_01_03.jpg 

b11a00_t_01_04.jpg

誰能想到,一個不會唱戲的人,竟撐起超過80年老字號歌仔戲團明華園一片江山,讓台灣的歌仔戲與時俱進,成為外國人眼中的「東方歌劇」,他就是第二代掌門人陳勝福。

明華園成立於1929年,陳明吉為創辦人,30年前,明華園第一代交棒,「家裡用12道金牌命令我回家,接下家裡的歌仔戲事業。」

12道金牌 催促接下家族事業

陳勝福說,「我從小還蠻喜歡讀書,作文比賽拿第一名,也曾暗下決心,將來絕對不唱歌仔戲。」陳勝福說,他看到父親戲唱得好,但卻沒有受到好的尊重,收入也不穩定,內心相當排斥。

為了家族事業,陳勝福接下重任,積極作統整與改變,他建立起歌仔戲團編導制度、引進國樂團作為文武場、導入電影手法、結合劇場科技、並堅持自創劇本,這些表演系統的建立,全都來自掌門人陳勝福。

陳勝福新官上任,首當其衝面對的就是新時代對舊產業的無情衝擊,如何將一個看不到希望、就要被時代淘汰的行業繼續經營下去,成了陳勝福必須面對的課題。

改造體質 讓電影和戲曲交融

陳勝福率先為歌仔戲建立編導制度,「我跟家裡說,要我接棒可以,但是要照我的方式,所以我成立了電影公司,讓電影編劇和導演來劇團,把劇團的演員送到電影裡,接受洗禮,讓電影和戲曲這兩種藝術交融,改造歌仔戲的體質。」

除了改造體質,陳勝福也把國樂團引進歌仔戲,「我第二件做的事情,就是把國樂引進歌仔戲文武場,初期樂團和演員因為不理解,還會互看不順眼,但現在歌仔戲用國樂演奏已是常態。」

「我對我自己說,最起碼要讓觀眾再回到台下來。」陳勝福開始一連串大刀闊斧的動作,如用演唱會的方式,讓觀眾看傳統戲曲也可以拿到螢光棒,在大螢幕上秀出歌仔戲演員的特寫,運用3D立體空間創造場景等等,不但讓看歌仔戲變得有趣,也讓傳統戲曲有了當代的新姿態。

陳勝福在團裡有個暱稱,叫做「魔鬼團長」,「我的標準是100分,因為上台還會打個8折,所以團員們就必須有120分的水準。」

找回觀眾 印媒讚台灣寶萊塢

陳勝福的猛藥讓明華園蛻變,替歌仔戲重新找回了觀眾,卻也讓不少傳統派戲迷無法接受明華園的創新,「歌仔戲曾經風光一時,只是社會環境變遷太快,大環境條件差,人才快速流失,演出品質低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找回歌仔戲既有的珍貴價值。」陳勝福說。

在 陳勝福的掌舵之下,至今86歲的明華園已成了台灣歷史最悠久、組織規模最龐大、觀眾也最多的傳統劇團,國際版圖也愈來愈遼闊,舉凡歐陸、美加、非洲、印度 等地,世界60座城市都有明華園的足跡,也讓美加3城市,特別將明華園演出日宣告為「明華園日」。近日在印度參加國際藝術節演出,也被媒體譽為「來自台灣 的寶萊塢」,明華園以傳統歌仔戲抓住了現代觀眾的心。(中國時報)

強勢團長台上六親不認

2015年11月11日 04:10 李欣恬/台北報導

b11a00_p_02_02.jpg 

明華園小生,同時也是陳勝福的妻子孫翠鳳,曾將自己形容為《白蛇傳》裡的「白娘子」,而陳勝福則是裡頭的「許仙、法海綜合體」。陳勝福想起妻子,就有說不出的感謝。

因為身為團長,必須強勢地領導團務,若對公事持不同意見,孫翠鳳也不會當面說出口,換一個空間,會在夜深人靜時再跟陳勝福聊。

陳勝福說,「我們在舞台上談戲,在家裡也在談戲,她常常告訴我,見到演員的時間,比見到我還要多,我想,那都是因為我們非常專注在戲曲和表演藝術的推廣上。」

陳勝福說,作團長就是要很公平,「我們是歌仔戲家族,在劇團,我不可能只看見我太太,我的眼光要在所有團員身上。」陳勝福說,團裡有一句話說,「不管你是國小畢業還是研究所畢業,我們一律台上見。要做出好戲,必須六親不認,不能有分別心,才有可能推動。」

也因此,台前台後,陳勝福都以「孫小姐」稱呼孫翠鳳,即使如此,與妻子孫翠鳳身為伴侶、事業夥伴等多重身份,陳勝福同時也是現今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的幕後主要推手。

陳勝福說,他與孫翠鳳兩人間是用「戲」在經營,日子都過在歌仔戲裡了。(中國時報)

陳昭婷扛花旦 陳昭賢創品牌

2015年11月11日 04:10 李欣恬/台北報導

b11a00_p_03_02.jpg 

談到大女兒陳昭婷與小女兒陳昭賢,陳勝福說,他沒有特別期待孩子們要在歌仔戲圈發展,「但她們是自然而然的在這產業裡成長,喜愛、付出熱情,這也讓我們很放心,陸續交棒。」

現在陳昭賢擔任明華園青年團團長,還成立了新品牌「風神寶寶兒童歌仔戲團」,陳昭婷則在明華園作當家花旦。

「我們奮鬥的過程,孩子都看在眼裡;昭婷舞蹈系畢業後,就下功夫學戲,學到一個程度,開始讓她領銜主演《流星》,這部以小旦掛帥的作品,徹底打破歌仔戲總以小生掛帥的作法。」

陳昭賢除了演出外,還經營風神寶寶兒童歌仔戲團,為歌仔戲兒童教育紮根。陳勝福回憶,「3年前昭賢認真跟我說,爸,你用20年磨一劍培養觀眾,如果我們直接作給兒童看的歌仔戲,讓他們從小就接觸歌仔戲,一定更容易愛上歌仔戲。我一聽,這構想好極了,支持她放手去做。」

陳勝福說,就連陳昭賢考上北藝大藝管所榜首,還是接到其他人恭喜電話才知道,「女兒不特別說,就是不希望給我與自己帶來更大壓力,她作事情都很有計畫,做父母的,只能放手讓女兒們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陳勝福說,明華園是家族事業,「我哥哥和弟弟的子女們也都很努力,明華園的光環永遠不會只在特定一人身上,成果一定一起共享。」(中國時報)

隨團帶藝養人才 搭台借景助同行

2015年11月11日 04:10 李欣恬/台北報導

今年明華園成團85年,陳勝福將其定為「傳承年」,今年作為國家文化品牌團隊,出征美加、印度巡演,「30年來,我一直努力想要把人才留在產業裡,但科班畢業生卻沒有真正進入產業,歌仔戲團還是一直苦於人才斷層。」

明華園沒有教育資源,只能用隨團帶藝的方式培育人才,但也陸續培養出許多歌仔戲明星,如明華園小生孫翠鳳、第一丑角陳勝在、當家花旦鄭雅升形成「鐵三角」,其他許多第二代的演員也都各自擁有為數不少的支持粉絲,成績斐然。

近年來,明華園第三代的新成員也開始嶄露頭角,除了兩個女兒陳昭婷、陳昭賢成績亮麗之外,嫡傳弟子李郁真、第三代的武生陳子豪等,都是這幾年在新生代中相當亮眼的明星。

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則從去年的《么嘍正傳》開始,為這些年輕演員量身打造新作,今年在台北國家劇院首演的《流星》,正式對外展現明華園在專業表演人才傳承的實績。

「我很重視培養新觀眾這一塊,20年不但磨一劍,也要持續培養年輕觀眾,所以我們每一場演出,都會保留一部分的票券給年輕族群。」

除了培育人才和觀眾,陳勝福也把自家財產義務出借給沒有公演舞台的團隊使用,從搭台、布景和演出技術,明華園皆與同行交流,「我所想要的,不是只有明華園獨大,而是怎麼讓市場能夠更健全。」

陳勝福說,在台灣要經營藝術團體很不容易,「我們從早期的努力到現在,明華園的觀眾也可以帶給同行,會讓歌仔戲的族群更加擴大,大家有信心,就更加知道未來要怎麼走。」(中國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