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把“鄉愁”做成特色餐飲的路上,我遇到過的4個坑

2015-11-10 11:26  餐飲老闆內參  趙恒

摘要有餐飲前輩說過,新手進入餐飲行業,該踩的坑都要踩一遍。

1、定位不清晰,學習考察走彎路;

2、書上學來終覺淺,選址沒那麼容易;

3、設計師不匹配,影響呈現效果;

4、招人難,留人更難。

  2013年10月,23歲的我從知名快消品公司辭職,想要開一家餐館。

  2014年10月,我和2個同齡小夥伴共同創立的三千巷麵館在北京未來生活廣場B1開業。

  如今,我們在寒風中暴走於北京的大街小巷,為下一家店選址。

  看著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我時常回想起開店初期的歲月,那段與青春和夢想有關的日子。

開餐館前,我用一年時間來準備

在我的觀念裡,職場中人大概分為兩種,一種適合穩定上班、升遷,當職業經理人;另一種則適合各種闖蕩。

  無所謂對錯,只是性格使然。無疑,我屬於後者。

  1、為解鄉愁,我決定開一家麵館

  我出生於四川省大竹縣。那裡的清晨,是從一碗雜醬面(注:不同於北京的炸醬麵)開始的。

  雖然沒有重慶小面的名氣大,但是大竹雜醬面在川渝一帶頗受推崇,很多人甚至驅車幾十公里前來吃一碗面。

  在外求學期間,家鄉美味時常讓我魂牽夢繞。曾無數次幻想,如果在北京能吃到家鄉的味道,一解鄉愁,那該多好!

  恰巧,我的大伯開了一家雜醬麵館,生意是縣裡最好的幾家之一,每天從早上6店開門營業到8點,2個小時就能賣出1200碗面。

  有了這樣的先天優勢,我決定在北京開一家麵館,還原家鄉美味。

  2、進入餐飲的第一步,從臥底求學開始

  雖然此前曾創業兩次,但我絕對是一個餐飲小白。在這之前,我甚至不會做飯。

  不會就學!為了瞭解店面經營,我應聘到味千拉麵一個分店裡做基層員工。

  為了掌握產品,我回到家鄉跟大伯學習。不僅如此,後面還帶領合夥人去川渝一帶,找店面分別學習。

  3、湊集資金,組建團隊

  2014年初,我帶著在大伯那裡學習的技藝回到北京,打算組建團隊,成立公司,讓麵館迅速開起來。

  我找來了大學的一個校友,並在做活動的過程結識了另外一個合夥人。

  3個90後一拍即合,共同出資46.5萬元,準備開店。為了避免預算超支,我們還特意準備了10萬元做儲備資金。

  4、組織試吃,定產品攢客戶

  學成歸來,我們要檢驗學習成果:研發產品,並進行試吃。

  我們先做了一個微信號,然後在網上徵集網友,每週末在我家試吃,每一場至少8個人,每週試吃一種面,並針對客戶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進。

  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個多月,既幫我們確定了產品,也積攢了原始顧客。

餐飲小白的成長之路 從踩坑開始

  有餐飲前輩說過,新手進入餐飲行業,該踩的坑都要踩一遍。

  事實證明,前輩的話很有道理。雖然我們自認為做了充分準備,但坑一個都沒避過。

  1、定位不清晰,學習考察走彎路

  為了做好產品,3個合夥人把川渝一帶排名前幾十的麵館全部吃了一遍。最終找到我們自認為口味最好的3家,3個人分別交學費學習。

  但是我們並不滿足,為了把產品做得有品質,還到五星級大酒店去品嘗,特意去學各種精緻涼菜。

  事實證明,後面的做法屬於走了彎路。

因為那些產品根本不適合在我們的店面經營。

  彎路的結果就是,還沒開業,我們在考察學習上已經花費10萬多元。

  2、書上學來終覺淺,選址沒那麼容易

  2014年7月,我們的試吃活動告一段落,開始尋找店址。預算4萬元每月,80平米左右。

  為了能找到合適的店面,我花300多元買來了選址攻略,買來了人流測算器,到各個商圈去測算人流。

  剛開始,我們把目標定位在白領階層,於是去國貿找地方。無奈發現,那裡的物業基本上被私人掌握,房東的報價很隨意,毫無科學依據。

  後來,我又花錢找了選址公司,在他們的帶領下繞著北京轉。然並卵,最終依然沒有結果。

  開業遙遙無期,其中一個合夥人選擇離開。

  3、設計師不匹配,影響呈現效果

  最終,我通過挨家挨戶掃街,在未來廣場購物中心地下找到一間80多平的店面。

  我想從一開始就把店面各方面做好,於是打算找專業設計師。

  聯繫了7家設計公司,沒有結果。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們找了一位頗有來頭的設計師,曾設計過知名大酒店。

  實踐中卻發現,會設計大酒店,並不等於能做好速食店。

無奈,我們只能不斷提出自己意見。最終,設計加上請人做LOGO設計,共花了8萬元。

  事後發現,對店面裝修滿意的地方都是我們自己的意見。

  4、招人難,留人更難

  店面裝修好,距離開業還有十多天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招人。

  通過熟人介紹、網上招聘等各種途徑,人員數量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014年10月19日,三千巷正式開業。

高峰時期忙碌異常,但人手不夠。

  特別是春節後,原本答應回來上班的員工未能如數返回。

3個合夥人只好自己上手,當洗碗工,當服務員。

  由於合夥人都被困在店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精力去考慮店面發展戰略,甚至沒時間對經營資料進行分析歸納。

  驗證想法 為新店做準備

  雖然踩了那麼多坑,但我們的店面在跌跌撞撞中獲得發展,團隊不斷壯大。在未來廣場B1,我們的坪效名列前三。

  走到今天,前途依然充滿挑戰,但我們仍然在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

  1、為品質,不計成本

  創業伊始,我們就確定,要做最好的麵館。

  為了確保品質,我們從郫縣運豆瓣,只用四川產的優質桂皮,自己翻炒底料……結果是煮面時香氣四溢,顧客吃了記憶深刻。

  我們對原料不斷更新。

例如牛肉,我們從最初到新發地批發市場買牛腩改為澳洲進口牛肉,後來改為品質更好的科爾沁牛肉、黑牛肉。

  2、解決人才需求,外引與內部培養並舉

  再次招人時,我仍然在58同城發佈招聘資訊,但是招聘內容中對我們的夢想進行了描述。

  結果,我們吸引了味千拉麵的一個店長,和海底撈的一個後廚員工。事實證明,大餐飲企業出來的員工的確對店面發展幫助很大。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我們也重視內部培養。

例如去年進來的一個服務員,下一個店開業時將擔任店長,工資也從3500漲到7000。

  3、設置激勵體系,招人更要留人

  我認為留住人比招人更重要。於是我們設置了激勵體系,在工資之外,員工可以通過設置各種獎項,例如產品研發獎,員工研發的新品帶來明顯變化,可給1%的提成,上個月有廚師拿到8000元收入。

  4、走出去,敞開胸懷才能連接資源

  我雖然是餐飲小白,但得到了很多高人的指點。有大咖級的顧問,在企業發展方面給出建議;有名企的高管,幫助我梳理餐館定位。

  如今,麵館步入正軌,我也有時間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連結更多資源。

我們再一次暴走於大街小巷,想要尋找下一家店的店址,屆時,我們將打造三千巷2.0版本,對店面和產品全面升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