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博弈接近尾聲 全面整合真正開啟
showalk 11月11日 10:29
未滿34天,張濤從“新美大”的聯席CEO變成了董事長,同時張濤的“左膀右臂”也在這次變動中離開。
各方博弈已經接近尾聲,全面整合真正開啟。
歷史的碎片,一頁頁飄落,好事者揀起自己中意的那頁。
11月10日,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發內部信稱,即日起不再擔任新公司聯席CEO,轉任公司董事長,王興將擔任新公司CEO。
與此同時,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李璟、大眾點評網最早的天使投資人王雨即日起從大眾點評網退休。
未滿34天,張濤從“新美大”的聯席CEO變成了董事長,同時張濤的“左膀右臂”也在這次變動中離開。
各方博弈已經接近尾聲,全面整合真正開啟。
傷別離
張濤在內部信件裡,提到創辦和領導點評12年來的不易。
雖寥寥數筆,卻情真意切。
我在《從美團和大眾點評合體,看投資機構的宮心計》,以及《騰訊一石三鳥:美團點評上演資本局中局》文中曾反復提及,隨著股份被稀釋,大眾點評的管理團隊的話語權也會被減弱。
而大眾點評戰略投資者騰訊不斷增加持股比例,也讓大眾點評管理團隊的股份進一步下降。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美團和大眾點評宣佈合併後,市場出現了多處唱衰張濤以及“點評被並購”的聲音。
張濤本人對於輿論極度不滿,讓其公關團隊去引導下輿論的方向,不要一邊倒。
而更為戲謔的是,來自美團方面的消息稱,合併後不久,就有大眾點評業務相關人士主動向美團示好,尋求合適的發展機會。
種種跡象表明,此次合併表面祥和,內部實為暗流湧動。
就在昨日,張濤一紙信件公之於眾,將外界的猜疑“部分”變成了“現實”——張濤及其管理層淡出一線管理。王興以及團隊逐步掌控新公司的實際運營權。
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現實來的這麼快。參照此前優酷合併土豆、滴滴快的合併、58同城合併趕集,核心管理團隊的變化沒有如此迅速。
若不是張濤本人急於想脫手的話,合併一方急於退步的除了利益權衡外,還有來自業務接下來的迫切整合。
對於新美大,張濤能追憶往日,但無力可期來日。
現實扭力場
現實是巨大的扭力場,讓涉事者無法置身事外。
在杭州飛北京的飛機上,圍坐在UT斯達康創始人吳鷹周圍的三五人正小聲議論著,“馬雲是否是退而不休”。
而就在前一天(2013年5月10日),馬雲的朋友們在杭州共同見證了他辭任阿裡巴巴CEO的告別晚會。
兩年後,雖然阿裡巴巴CEO已經從陸兆禧變成了今天的張勇,但馬雲還是那個馬雲——阿裡巴巴最高戰略的制定者,同時也是 阿裡巴巴所有人的“精神領袖”。
即便,這家公司還是合夥人結構模式,馬雲的個人持股比例也只有可憐的個位數。但沒有人會懷疑,馬雲及其管理團隊對這家公司 的領導力和控制力。
然而,張濤未必能如此。
首先,張濤的持股和投票權。按照之前的分析,張濤本人的持股比例會受此輪合併,以及接下來融資情況影響,從而被進一步稀 釋。股份所對應的投票權也會減弱。
在新的董事會上,一個既沒有話語權的持股比例,也沒有高投票權的董事長,象徵性會大於實際控制力,或者並不能夠真正改變遊戲規則。
其次,團隊的淡出。在很多SEC檔中,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團隊的綜合持股比例,以及對應的投票權。這在創始人持股比例不高,但核心高管團隊抱團持股的情況下,會提高對公司的控制權。
遺憾的是,李璟和王雨分別作為聯合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的離開,進一步削弱張濤及其核心高管團隊的持股。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早期的VC,後來成為公司核心高管的王雨,借此機會已經可以功臣身退。
而早已是一家VC合夥人的李璟,極有可能未來會專注投 資這塊。
按照張濤在內部信中的表述,“從管理一線,轉向長期戰略規劃。
作為新公司的董事長,我將在公司戰略方向上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從行業潛規則來看,創始人不在公司管理實操上,而所謂的戰略方向研究也只不過是一葉障目的伎倆。
整合開啟
各方博弈已經接近尾聲,全面整合真正開啟。
可以說,聯合創始人李璟不再擔任大推廣事業群負責人是雙方業務整合的標誌性事件。
大眾點評內部人士曾坦言,在幾位聯合創始人中,李璟頗受張濤器重,其帶領的部門也是大眾點評的現金奶牛,為點評的盈利提供了保障。
但隨著李璟的離開,該事業群業務方向將面臨重新調整。
事實也正是如此。
此輪調整後的新公司組織架構為:平臺事業群、到店餐飲事業群、到店綜合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酒店旅遊事業群、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廣告平臺部等業務板塊,以及一些輔助支持業務;伴隨著組織結構調整,新的人事任命為:原騰訊副總裁鄭志昊負責平臺事業群。
美團COO幹嘉偉負責到店餐飲事業群。大眾點評COO呂廣渝負責到店綜合事業群。
外賣配送事業群則任命美團王慧文為負責人。酒店旅遊事業群繼由美團陳亮為負責人。
貓眼電影全資子公司由沈麗負責。
從人事調整來看,美團系實際操控了新公司的各個重要板塊。
部分大眾點評的業務被重新劃分規整。
無獨有偶。
11月5日,一篇《阿裡全力支持口碑發展 美團面臨阿裡撤離套現》的報導,讓我更堅信阿裡巴巴在此輪合併中已經撤離新美大,亦或真正從戰略投資者變成了財務投資者,保留了象徵意義的股份。
按照這篇報導中信源的說法,“因為口碑最近的表現超出期望,阿裡不僅不會跟投美團,很有可能完全或部分撤離套現。”這顯然有安利新口碑,為未來的文章做好鋪墊。
事實上,除了和美團存在關係裂縫外,阿裡巴巴重啟口碑,戰略投資蘇寧,控股銀泰等頻繁的動作,也都預示著阿裡巴巴要在本地生活服務類平臺上自己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