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互聯網金融以高薪挖角:翻倍的薪資收入+誘人的股權激勵

2016-06-22 09:32  中國經濟導報

 摘要僅今年以來,16家上市銀行就已經有近40位高管離職,更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面對互聯網更靈活的管理機制、更優厚的薪酬待遇,銀行的金飯碗已黯然褪色。

許多擁有金融產品設計能力、風控把握能力或金融資源的銀行人士,都主動投向或被挖到了互聯網金融公司。

  隨著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快速崛起,銀行等傳統金融業不僅要面臨激烈的業務競爭,更是陷入人才流失的窘境。

  近日,新希望集團與小米公司宣佈,雙方主導籌建的民營銀行四川希望銀行已經獲批籌建。在媒體溝通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就表示,人才是做好銀行的三大要素之一,並已做好了網羅金融精英的打算,希望銀行爭取成為四川所有金融企業中,在收入、待遇、檔次方面,不論是短期、中期還是長期,都是 激勵最好的。

  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的出現,對傳統銀行業的舊有管理、薪酬體制帶來了很大衝擊。”21日,已經從某國有銀行跳槽至一家P2P機構的王凱對經濟導報記者說,業績壓力、體制僵化、難以體現自身價值是其跳槽的主要原因,我希望能夠有一個更好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

  導報記者注意到,僅今年以來,16家上市銀行就已經有近40位高管離職,更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面對互聯網更靈活的管理機制、更優厚的薪酬待遇,銀行的金飯碗已黯然褪色。許多擁有金融產品設計能力、風控把握能力或金融資源的銀行人士,都主動投向或被挖到了互聯網金融公司。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力資 源部經理趙倩對此說道。

  不過,受訪業內人士也表示,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仍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可謂機遇與風險並存。

而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實到位,P2P等新業態的擴張速度也將減緩,加上銀行依靠自身底蘊加速轉型,新舊金融業態之間的人才之爭孰勝孰敗,目前還言之尚早。

  跳槽後薪酬大漲

  2015年,王凱從某國有銀行市級分行副行長職位匆匆離職,跳槽到了一家地方P2P平臺機構任副總經理職位,主管該機構的風險控制部等核心業務部門。

從事了十多年的對公業務,對信貸各環節的風險瞭解的比較清晰,加上結合自身經驗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有些新的想法,使得我與董事長第一次見面就相談甚歡,很 快達成了協定。

  王凱稱,之所以在不惑之年後仍選擇跳槽,主要原因在於互聯網金融展現出的蓬勃活力。

就銀行而言,經過多年的發展,它的經營模式已經固化下來,特別是國有銀行更是形成了成熟的體制,走的非常穩健,但對個人的約束也越來越大。

而互聯網金融業態不同,它起點低,更貼近市場的需求,管理機制靈活,給人充分的 發揮空間。

  比如,我想根據目前國內經濟結構轉變的情況,對特定行業設計一款專屬信貸產品。

如果是在傳統的銀行業,好的話可能需要等待數月、經歷層層審批,壞的情況就是無疾而終;但要在P2P這類網貸平臺,這款產品可能幾天後就能上線測試。王凱表示,數年的銀行傳統經歷,令其一直難以感受到實現個人價值的成就 感,與之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可塑性顯然更強。

  王凱稱,跳槽後其憑藉多年的專業經驗,對從業P2P機構的風控體系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包括細節、戰略等多個層面,比如對融資公司如何進行更細緻的考察、拓展抵押模式方式、強化資金與資產風險匹配等,以求在各方面強化平臺的生命力。

  據悉,在王凱的帶動下,其所在P2P機構年交易規模已超50億元,去年更是拿到了首筆風投,在行業內風險頻發之際,反而保持了穩步向前的態勢。門檻低、收益高加上大資料優勢,互聯網金融有著非常廣泛的受眾面,只要做好風控,產品設計到位,這一行的前景大有可為。王凱說。

  當然,個人逐漸收穫成就感之時,王凱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近幾年經濟大環境下行,銀行業利潤整體下滑、不良率提升,我之前所在行的任務壓力比較 大,一筆大額不良的出現又扣了我們分行高管不少獎金,收入下滑了三成多。

到現在的公司後,薪酬漲了不少,年收入差不多能拿到40萬元左右。

  資源型人才成香餑餑

  實際上,王凱的上述經歷,也凸顯出了目前傳統銀行人才向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跳槽的大趨勢。

導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去年以來已有約30名總行級的銀行高管離職,去向分別為知名互聯網金融公司、知名企業新設立的金融業務機構以及民營銀行。

  如建行電子銀行部原總經理黃浩出任螞蟻金服副總裁;興業銀行(601166,股吧)前行長李仁傑離職後出任陸金所聯合董事長;JP摩根紐約總部風控執行董事谷穎5月加盟玖富任首席資料科學家等。

  受高薪酬、業務規模增速快等因素吸引,銀行業人才正在加速向互聯網金融流入,特別是資源型、業務型的中層高管,都是熱門人選。趙倩對導報記者表示,這些人跳槽後,往往能夠拿到翻番的收入。

  趙倩稱,所謂資源型人才,就是各分行能力強的信貸、私人理財經理以及各級正副行長,這些人有著牢固的客戶資源,或長期對口市場(如鋼材、汽車等),非常熟悉行業裡面的情況,這都是互聯網金融公司迅速開展業務的關鍵。

  另外,熟悉資金運營、法律等方面業務的技術型人才也是挖角的重點,一般具備金融分析師、註冊會計師等證書,具備金融領域實踐經驗的管理者,都很搶手。趙倩表示,現在P2P等機構很願意用核心成員多來自銀行等字眼來增強投資者信任,擁有業內稀缺證書的人才就更受歡迎了。

  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大規模的挖角也給銀行帶來不少困惑。

趙倩就表示,互聯網金融給出的高薪甚至前景誘人的股權激勵,都是目前銀行業難以提供的,這也就使得銀行對人才以及客戶資源流失缺乏控制力,轉型難度越來越大。

  相關影響已經顯現,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就表示,某家原本在直銷銀行領域動作較快的城商行,由於遭遇直銷銀行團隊核心員工的集體離職,其直銷銀行業務陷入了停滯,不得不轉身尋求其它業務領域的發展。

  新舊金融業態或融合發展

  當然,銀行業對於目前的情況,也有著清醒的認識。

  趙倩等受訪業內人士就表示,相較銀行目前管理激勵機制,互聯網金融業有多處亮點。

比如,銀行業的高薪多附加著較高的業績任務,業務運轉不夠高效;而互聯網金融公司中,只要做出成績,職務一般能向上躍升一兩個層級,甚至有可能獲得股權或期權,對應的個人收入也會有爆發性增長的可能。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此表示,金融形態的日漸多元化,給銀行員工尤其是中高層的管理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可作為空間,使得一些有想法的人躍躍欲試。而傳統銀行業相對僵化的人才制度也進一步促成了一些高管的出走。

  不過,銀行並非坐以待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王常齡表示,銀行本身一直培養著自己的人才儲備,目前看來後備資源充足。

同時,銀行的管理機制也在有意進行調整,以求通過業務轉型帶動工作效率的提升,增加職工黏度。

  比如,部分銀行在信用卡、貴金屬、票據等業務中開始推進事業部制,強化總行牽頭作用,將人權和薪酬權下放給各事業部的總經理,提高業務的運作效率。王常齡認為,這種建立專項經營團隊的做法,使得員工收入與所創造的利潤直接掛鉤,從而強化員工積極性,帶動業績提高。

  與之相比,P2P等互聯網金融業態雖然增長迅猛,但前景也充滿變數。隨著監管細則落地,行業的野蠻增長必然會受到限制,安全內控機制成為平臺發展的關鍵,在這方面,銀行有著更深厚的底蘊。趙倩說道,在競爭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將有很多P2P平臺被淘汰出局,它們給出的高薪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王常齡也表示,隨著時間的流逝,新舊金融業態或會呈現融合發展的態勢,雙方都在向對方學習,最終很可能出現人才的雙向流動。

所以這場人力資源之爭孰勝孰敗,現在還言之尚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