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洗車O2O紛紛夭折:融資趕不上燒錢速度,洗車使用者轉化率低

2015-11-04 09:39  北京商報  李鐸 陳克遠

摘要“把上門洗車作為一個入口沒有錯,關鍵是先把洗車這項業務做好。”天使投資人劉加兵表示,大部分洗車創業公司只是在做平臺,服務由協力廠商提供,涉及到很多線上線下協調的問題,很難為車主提供絕對統一的服務。

二手車O2O:有模式無盈利

  “資本市場凜冬已至。”在各類O2O峰會上,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通過親身經歷得出這一結論。

伴隨著全球各大股市持續動盪,國內風投愈發謹慎, 給當下火熱的創業潮潑了一盆冷水。幾個月以來,O2O企業融資頻次大幅降低,曾經豪邁的融資宣言已成一紙空話,惟有巨頭不受影響。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方興 未艾的O2O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如何在洶湧的浪潮中抓緊救命稻草,O2O企業各有心聲。

  國內二手車交易量的穩步攀升,資本投入的方心未艾,在O2O領域起步較晚的二手車電商,對所謂的資本寒冬大多持著一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態度。

儘管每家企業都有著各自的底氣,但仍逃避不了尚未實現盈利的事實。

有錢不怕冷

  上半年獲得大量融資注入的二手車O2O行業在本輪資本寒冬中並不慌張。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今年7月,優信集團、誠車優品、人人車等不下10家二手車O2O企業獲得融資,金額從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其中不乏百度、騰訊等戰略投資人的身影。人人車聯合創始人杜希勇稱,平臺目前還沒用到C輪融資的錢,資金方面並不緊缺。車貓網相關負責人表示,車貓網9月剛完成12億元的B輪融資,正是彈藥充足的時候。前期的資金注入,成為二手車O2O企業過冬的“小棉襖”。

  除上述企業外,一些二手車O2O企業因為“家境殷實”同樣底氣十足。前身為趕集好車,在更名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後,獲得趕集網創始人、58趕集聯席CEO楊浩湧未來一年投入10億元的承諾。

平安好車品牌公關總監周揚表示,平安好車是集團三大門戶戰略之一的汽車門戶,備受重視,短期內平臺沒有融資需求,自然不懼所謂的資本寒冬。在杜希勇看來,寒冬來襲,受到影響的只會是融資非常早、商業模式不明朗或者團隊能力不足的企業。

盈利路漫漫

  縱然二手車O2O企業表面風平浪靜,但其實水下暗藏礁石。

在日前億歐網舉辦的“互聯網+汽車”新生態上,長久汽車事業部總經理趙文超表示,“在整車市場上,幾乎所有品牌的前端銷售都是虧本的”。

他認為,儘管汽車銷售行業遠沒有到寒冬期,但初創企業對盈利模式的思考十分重要。

  不同于新車標準化銷售可以帶來的穩定收益,二手車“一車一況,一車一價”的問題很難形成統一的定價機制。

傳統二手車店商利用經銷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透明,可能從中狠賺一筆,但互聯網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讓二手車電商很難在汽車銷售中謀得較大利潤。

在此情況下,大多數二手車電商將盈利點瞄準了汽車金融及售後市場。但即使是垂直類養車平臺,在資本寒冬下也開始戰略收縮。

北京商報此前報導,曾覆蓋22個城市的博湃養車日前暫停了5個市場的服務。博湃養車方面回應稱,“資本市場對行業造成影響,企業採取收縮戰略過冬”。

在汽車金融方面,即使有平安車險打底的平安好車,目前也仍處於市場奠基階段,無法妄言盈利。

優信集團公關經理陳天晗認為,二手車電商還處於教育消費者和樹立品牌口碑的時期,很多企業有盈利點但不收費,是為了謀求更大的市場佈局。

全產業鏈延伸

  二手車O2O將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嫁接線上,雖然中間省去了多重經銷環節,但整體盈利模式沒有改變。

從汽車金融、汽車交易到售後服務,企業間同質化競 爭在所難免。

“無論是二手車O2O企業還是線下經銷商,始終是一場圍繞車和車主的交易。”互聯網商業顧問、億邦動力網首席知識官葉志榮表示,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企業必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競爭。但隨著資料和使用者的積累以及市場的進一步細分,二手車O2O企業有可能尋找到新的盈利點。

在他看來,二手 車O2O未來很有可能沿著車和車主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二手車O2O行業品牌眾多,每個領域都有優勢企業,只有保持優勢才能最終突圍。”陳天晗表示,二手車O2O企業最終比拼的還是品牌掌握的車源、口碑 和知名度。

但在北商研究院分析看來,二手車O2O和打車、外賣等其他O2O行業一樣,在經過燒錢大戰等一系列角逐後,多數企業會被淘汰或融合,最終的較量 只會在幾家寡頭間進行。

融資趕不上燒錢速度 上門洗車O2O平臺紛紛夭折

  文| 京華時報記者孟凡澤

  近來,曾經擁有O2O洗車行業半壁江山的e洗車過得不太好。關閉上門洗車和上門保養業務的同時,又有近百名員工被裁的消息傳出,其CEO也在今年5月 離職。

在這家掛著“全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洗車”牌匾的公司關掉核心業務前後,陸續有媒體曝出十幾家同類型公司倒閉的消息。

人們不禁要問,O2O洗車行業為 何如此短命?

曾經,O2O洗車行業快速崛起

  “瀕臨倒閉”是最近一段時間裡e洗車身上貼得最多的標籤,而這家行業領頭羊企業在半年前剛剛完成A輪2000萬美金融資。

  關於e洗車的輝煌和成長,已離職員工陳亮(化名)詳細講述了公司的經歷。

  “這個行業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火起來的,當時大約有三四十家。”陳亮說, 趕集易洗車算是進入比較早的,在年初市場份額最大,而e洗車是在今年春節期間後來者居上的。

之所以能追上來,是因為在春節期間很多用戶在其它洗車平臺下 單,到店洗車才發現店面已經關門,吃了閉門羹。

而在這期間,e洗車線下團隊的員工放棄了休假的時間,一家一家走訪洗車門店,及閘店溝通春節期間可否不關門事宜,即使遇到停業的店面,團隊的員工也會及時更新APP上面的資訊,避免使用者盲目下單。

借助這一事件,e洗車贏得了用戶的信任,彎道超車,追趕上來。

  在此之後,e洗車於四五月份的時候推出了一分錢洗車的活動,當時每天有2萬多單的業務量。

雖然首單是一分錢,但是第二單第三單都會有返券,效仿滴滴打 車。而且,e洗車線下的推廣團隊在全國覆蓋了十五六個城市。

基本上一個團隊五六個人,看准一個省會城市,會到當地洗車門店一家一家去談,可能半個月之內就 會在一個城市上線。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e洗車發展迅猛,其在公司官網上號稱“全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洗車平臺”,每天的新增用戶量為兩三萬單。一個洗車員可以覆蓋方圓5公里的區域,每天完成10-12單,最好的時候每個月能掙1.2萬元左右,平均為8000元左右。

  也就在這個時期,整個汽車後市場O2O領域,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以來,有40多家汽車後市場O2O項目湧現,而2014年入場的創業公司超過100家,涉及洗車、維修保養、汽車租賃、汽車金融保險等後市場各細分領域。

  毋庸置疑,這塊市場在當時是片藍海。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4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規模達6000億元,同比增長30%,並預計2018年規模將 突破萬億元。

雨後春筍般崛起的O2O洗車企業,兼顧保養、保險美容等後汽車市場服務,用超低價的方式,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試圖改變他們的生活方 式。

現狀:眾多公司紛紛倒閉

  現如今,登錄e洗車官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則10月12日的聲明:首先,公司因業務調整,上門業務已暫停運營,到店服務的相關業務仍會繼續運營。

其次,公司目前主營業務著重向服務企業客戶轉型,將持續為現有合作夥伴提供優質服務,而創始人及創始團隊對現有業務的調整也在有序進行中。

  而後,記者通過客服熱線得到的說法亦同。

  即便是關於“是否關閉上門洗車和保養業務”的問題,e洗車現任CEO段東仁也不想多談,“過段時間再回應”是段東仁唯一能回應記者的一句話。

  e洗車曾作為領頭羊和行業裡其他公司一同以燒錢搶客戶的方式,叱吒過後洗車市場。而如今,那些和它一起叱吒過的“小夥伴”們,也紛紛關閉了上門洗車業務。

  雲洗車,成立於2013年4月(未融資),於2015年1月關閉洗車業務。

  智富惠,2010年上線本地生活服務平臺,2014年大推1元洗車。2015年1月倒閉。

  滴答洗車,成立於2014年2月(未融資),於2015年4月關閉洗車業務。

  車8,2015年7月中旬宣佈關閉上門洗車業務,這距其上線不過短短數月時間。

  趕集易洗車,由趕集網於2014年8月推出,在趕集58宣佈合併後,10月1日,趕集易洗車併入58旗下的呱呱洗車,停止原有洗車業務。

  功夫洗車,10月24日在官方發佈業務調整公告,關閉上門洗車業務,只保留上門保養和上門救援業務。

  具體從哪一天開始洗車O2O集體陷於不妙,沒有具體準確的統計。但經過匯總,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整個洗車O2O市場出了問題。

探因:洗車用戶轉化率低

  探尋大批公司倒下的原因,或許得“解剖一隻麻雀”——從個例談起。

  e洗車前員工陳亮認為,就中國的O2O市場來講,遠遠還沒有培育成熟,第一批嘗試者都是在培育用戶習慣,為此花費了太多的資金。

也就是說不燒錢引不來客戶,但偏巧碰到了“寒冬”。在培養用戶習慣的空當期,這時資本沒有持續跟進,便導致夭折的現象出現。

  其次,他認為,洗車O2O存在一個邏輯問題,就是總想用高頻的服務引來客戶,然後再轉化成增值服務,但其實轉化率很低。

比如e洗車,做洗車服務是肯定 不掙錢的,所以公司是要把洗車用戶導流到汽車保養、汽車美容和汽車保險這些業務上,這些才是掙錢的服務。

而這些服務使用者的轉化率很低,比如洗車用戶有 1000萬,但轉到其他業務上,每天可能只有幾單十幾單而已。

  e洗車產品總監張寬曾透露,e洗車的洗車用戶選擇保養行為的轉化率在5%-6%,從線上到線下保養汽車的消費習慣還遠未養成。

  知名IT觀察者洪波認為,單純靠洗車很難建立一個穩固的商業模式。

融資趕不上燒錢速度

  在年中時,時任e洗車CEO的張晶透露,e洗車在北京地區的日訂單在1200單左右,而每一單的人工成本在20塊錢上下,粗算下來每天人工成本就是 2.4萬元,而每個月則是72萬元。但這也只是小頭,張晶透露,用戶習慣的培養是最“燒錢”的,e洗車每個月的洗車補貼要燒掉六七百萬元。

  如此算下來,今年3月,e洗車獲得的那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在同行們眼中雖然是筆令人羡慕的大手筆,但和其燒錢速度比起來,禁不起幾個月的折騰。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燒錢太厲害,而新一輪融資沒有到位。”另一位e洗車前中層員工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按照e洗車日訂單量高峰值計算,每天給出的補貼數目驚人,在6月之後,e洗車逐漸削減使用者補貼規模。

  到店補貼方面,除了給予通過e洗車APP到店的用戶一定數額補貼,e洗車平臺還會給商戶一定數額補貼;而在上門洗車方面,補貼的力度則更大:首單補貼金額在25-30元,第二單的補貼則在10元左右,前兩單給予的補貼就最高達40元。

  洗車O2O市場無法同時容納如此之多的玩家,因此很多項目會在下半年或者明年由於無法完成下一輪融資而死去。而年中之後的資本市場遇冷,無疑加速了這一進程。

未專注做好洗車服務

  呱呱洗車的董事長郤建軍雖然也認為O2O洗車轉化率低,不過他認為,首先還是應該專注于做好洗車服務。很多公司出現的問題是,從最開始就沒有把上門洗車當做一個生意好好去做,只考慮轉化。

  郤建軍說,很多公司在做上門洗車時一上來就瞄準的是保險、保養之類的業務,恨不得一口氣吃成個胖子,實際上洗車本身是個好生意,“上門洗車就是剛需,公司每天幾萬單的生意就證明了這一點。”

  呱呱洗車或許是行業裡目前為數不多的收支平衡的O2O洗車公司之一。至於關鍵性的盈利問題,郤建軍也很有信心。

他認為,從目前看,雖然還談不上盈利, 但至少呱呱洗車現在已經做到了收支平衡,通過控制成本和提高價格,現在成本已經基本覆蓋,不再虧損,且現在洗車費每單已經提到了30元,長期來看肯定是個 好生意。

  對於為什麼很多家公司做不下去,呱呱洗車的優勢在哪兒,郤建軍解釋稱,“就像上面我講到的,我們沒有做其他的業務,而是專注于上門洗車,我認為這是各家很大的一個區別。”

  “把上門洗車作為一個入口沒有錯,關鍵是先把洗車這項業務做好。”天使投資人劉 加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部分洗車創業公司只是在做平臺,服務由協力廠商提供,涉及到很多線上線下協調的問題,很難為車主提供絕對統一的標準化服務。

沒有好的服務就沒有好的使用者黏性,沒有黏性卻想提供其他服務,使用者很難去相信。

劉加兵認為,O2O洗車行業雖然有一定問題,但不能說上門洗車的商業模式就一 定不行。

“燒錢”補貼培養用戶黏性,必須有充足的資本加上標準化的服務,有了使用者黏性,接入其他服務才具備前提。

  對於O2O洗車市場,知名互聯網學者李易大膽預測,未來會有一些線下的大型連鎖洗車店收一些互聯網平臺,因為本身這些洗車店之前就沒有依賴互聯網,本身就具備造血功能,可以把互聯網當做一個工具,反過來幫助自身擴大用戶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