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風投模式生變 投行成“門口野蠻人”

一財網 燕楠 2015-08-31 16:50:00

熱門創業公司籌集風險投資的方式正在悄然改變。一些傳統的風投對此似乎不太樂意。

用一位西海岸風險投資(West Coast VC)公司員工的話來說,晚期風投現在正變得“更像是一個IPO,而不是VC輪投資”。

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

這是由於投行正在增加創業者的融資輪數。使用投行的好處在於,他們可以將公司與富有的個人連接在一起——他們會利用自己的財富管理部門和大型機構投資者:諸如富達基金(Fidelity)、普萊斯基金(T. Rowe Price),他們也經常投資於Uber之類的大型創業公司——他們正處於IPO的前夜。

而投行的收益在於,他們在私人、晚期的交易中可以向投資者徵收更 高比例的傭金,高於IPO的傭金。“通過這種方法賺錢的潛力要大的多的多。”另一位晚期風險投資者表示,他有時會參與到銀行主導的融資輪中。

Facebook稱轉變樣板

這是IPO融資之前的公司融資模式的巨大轉變。

例如,臉書(Facebook)公司起初允許雇員和投資者在SharesPost和 SecondMarket等網站中進行股權出售交易,但是最終卻轉向了高盛公司。

2011年,這個社交網站利用了高盛的私人客戶基礎籌集資金,最終通向了 IPO。

這一舉動對於其他的矽谷創業公司和銀行而言,變成了一種樣板。

大多數的華爾街銀行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以及其他精品投行如Qatalyst Partners——開始尋找有意向投資於矽谷和其他地區創業公司的客戶。

隨著他們開始諮詢創業者進行大型基金募集,最大VC輪的規模也開始變得更大。今年以來,融資額達到1億美元級別的風投融資開始顯著增加。

這包括類似 Palantir Technologies這樣的創業公司,其曾接受過由摩根斯坦利和Spotify組織的融資,就在今年6月還曾參與過由高盛公司組織的、規模超過5億美 元的融資。

創業公司晚期融資新時代

曾經參與過銀行主導融資的人員表示:晚期融資的新時代正在到來——伴隨著資料庫、精心安排的路演和正式的管理報告。

但這也是有代價的。過去,那些在行業裡浸泡了10年風險投資家們習慣的模式——企業家與投資者面對面協商談判的時代,可能會受到投行家的衝擊——他們更習慣于從收購方身上榨幹最後一分錢。

“我是否更願意在沒有銀行家的情況下單獨進行談判?當然!”一位風險投資家表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