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2O“生死劫”:燒錢補貼 刷單自嗨

來源: 虎嗅網 (北京)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高少華 第一贏銷網

2014年1月份,當時還未合併的滴滴與快的掀起了一場全民打車燒錢補貼大戰,雙方戰火一直蔓延到當年年底,而雙方對外宣稱各自燒掉補貼超過10億元。

滴滴、快的起了示範作用,一年間大量熱錢投入各種O2O項目,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姿勢”的補貼燒錢,乃至O2O公司不做補貼都就敢稱自己是做“O2O”的。

直到今年情人節(2月15日)滴滴與快的宣佈合併後,在打車APP領域中,計程車業務的市場份額超過90%,形成壟斷地位後,計程車業務的補貼也隨之停下。

不過燒錢的步伐也未停歇,補貼轉向了專車業務,Uber、易到用車、神州專車火拼。

同樣在過去一年中,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燒錢補貼最為瘋狂的一年,還不包括那些不知的O2O公司。

你要知道的燒錢“姿勢”

一方面,O2O公司通過燒錢補貼方式能夠迅速獲取使用者,增加交易額,其目的是搶佔市場份額;另一方面,O2O燒錢補貼加速了資金鏈斷裂風險,且直接催生了刷單亂象。

所以我們看到了各類有關“O2O刷單”的負面報導,對於行業從業者而言,其實這已經是“潛規則”,見怪不怪的同時,我們旁觀者更需要瞭解刷單背後的商業邏輯。

好吧,虎嗅簡單總結下了燒錢補貼的三種“姿勢”:

低頻消費/高客單:典型領域——車、房。

比如二手車交易,C2C虛擬寄售類電商如人人車、好車無憂都是通過O2O模式來完成交易的,他們3%的服務費都是收不齊的,早期他們一般以油卡、傭金折扣等方式作為補貼。

而二手房當前還處於賣方市場,很少有平臺商做補貼,鏈家的做法是如果購房者是“自如客”,那麼在其買房時原來住自如的租金就變成補貼返還用戶。

總的來說,低頻消費/高客單領域補貼現象少。

中頻消費/中客單:典型領域——旅遊

比如,攜程、去哪兒等OTA領域公司,常用的做法是用紅包激勵用戶在移動端下單,再將機票消費額度轉化成酒店/接送機專車的限額抵扣紅包,目的就是刺激捆綁消費。而途家這類共用模式中,一般是將消費額度轉化成等活動紅包反補用戶,額度與消費金額相等,但用戶很難搶到有限的體驗活動進行消費。

高頻消費/低客單:典型領域——打車、外賣。

這塊是我們常見的了,打車與外賣平臺一般會對用戶和商戶進行雙向補貼,還有“滿X元減X元”,不一樣的訂單額有不一樣的演算法,使用者的補貼直接變成價格折扣,結算時已經抵扣。

早期沒有平臺服務費和傭金的情況下,平臺方定期給商戶劃款結算補貼。

不管是哪一類燒錢補貼,都是用在新業務拓展和新用戶獲取上的。

虎嗅認為,燒錢補貼對於O2O公司而言就像嗑“春藥”一樣,一旦停下來,原來的業務增速放緩,用戶流失就成了藥後“副作用”。

而燒錢補貼直接加劇了O2O公司的資金鏈緊張,特別是高頻消費/低客單公司。

燒錢補貼給刷單漲“資”勢

刷單,並不是O2O公司所造出來的詞。

在淘寶、京東這些零售電商平臺上,刷單已經早已司空見慣,但要區分二者的動機不同,利益訴求點不同。零售電商平臺的商戶刷單是為了店鋪排名、信譽值,而O2O公司的商戶刷大多是為了從平臺方騙取補貼,所以對平臺方的利益損失更大。

在刷單方式上,零售電商平臺還要又物流單號配合,一邊都會物流訂單產生,只是寄出的並非是實拍商品。

而O2O刷單成本的成本相對較低,需要多個實名帳號(電話號碼、支付帳戶),所以淘寶上出現了大批O2O刷單“雇傭軍”,刷單的同時還附帶刷評論,製造一種虛假繁榮。

無論是零售電商平臺還是O2O公司,都在聲稱要嚴打刷單,並通過技術手段反刷單。

而事實上,大部分平臺是對刷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刷單自嗨,麻痹自己同時,意在帶來資本狂歡。

雖然刷單會對O2O公司造成反補的損失,但刷單直接增加了GMV,間接提高了這家公司的估值,對於這些O2O公司而言犧牲當前的部分利益,能在下一輪融資拿到更多的錢也是值得的,投資者對一定範圍內的刷單也是能接受的。

旭諾資本TMT投資合夥人曹兵認為,刷單率控制在3%-5%以內,就是非常好的表現,在10%以內還處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如果超過20%,則說明泡沫很大,需要做出改變。

從長遠來看,刷單破壞了平臺的良性機制,是不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若要制止刷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停止補貼。

O2O公司補貼、刷單“生死劫”

的確,職業刷單人的好日子即將到頭,驅動動力正在衰退。

補貼設置在金額與週期做過預設,補貼金額會隨著時間拉長而減少。

隨著這條軌跡,當前O2O火拼最激烈的領域打車、外賣,他們在補貼減少已經非常明顯。

一方面,用滴滴快的總裁柳青的話說,新業務已經實現了“從0到1”;另一方面,整個資本市場市場這面臨嚴冬,投資者對O2O變得謹慎。遠未盈利的O2O要過冬,已經嘗試開源節流。

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有司機向虎嗅回饋,滴滴快的順風車業務在6月份剛上線時,早中晚三個時間段都有高補貼,而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補貼,有時候就象徵性的1元補貼。

同時,滴滴快的已經在計程車業務上進行抽成,虎嗅在上周打車去機場時,就遇到計程車司機跳單情況。

常見的情況司機在接單後單方面取消訂單,但依舊履約,將乘客送到目的地後,會給出自己的微信二維碼讓乘客掃描支付車費,或者直接收取現金。外賣方面,餓了麼品牌館都是接入自建物流,每一單都要額外收配送費,其配送員又充當銷售,賣品牌館物流服務的會員卡——季卡、月卡。

有一個現象,美團在“千團大戰”中可以不燒錢砸廣告、買流量,但在O2O領域只要一燒錢,根本停不下來。團購時代,只是陸地戰爭,而O2O重度垂直的戰爭一旦爆發,就會是一場海陸空的全面戰爭,甚至連殲機的類型都不一樣。

O2O創業競賽,每個細分領域在市場上只能活下前兩名。誰也不願意失去發優勢,為了業務量、市場佔有率,而O2O燒錢補貼的現象,最初由資本縱容演變成後來的資本綁架。

最後在拋出一個問題,不用燒錢補貼的方式做O2O,如何“跑馬圈地”?

已經成型的O2O公司已經開始停補,他們開始搞聯合促銷活動(業務關聯公司、同一股東的O2O公司),將補貼轉化成紅包、優惠券,通過微信、微博等社會化媒體管道傳播,變成主流推廣方式。

把燒錢補貼看做一種用戶獲取成本,與電商廣告投放的產出方式不一樣,他是直接將紅利輸向用戶,而停補後的“用戶留存率”成為衡量生死的重要指標。誰也不希望一輪燒錢之後,“滿地雞毛”。

本文來源:虎嗅網 作者:李清樂

█相關連結:O2O比互聯網企業死得更快,"上門服務"還能火多久

放假了宅在家裡、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把所有事給幹了。

懶人經濟撐起的“上門服務”市場到底有多熱?

從美甲到餐飲,從洗車到送菜,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被佔領。遍佈零售餐飲、社區服務、美容、旅遊、教育、汽車等眾多行業的“上門服務”專案真的可以“吃喝玩樂的同時,還能順便把錢賺了”嗎?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2015年這些創業專案正在經歷高死亡率和高熱度的“冰火兩重天”。

“上門服務”今年融資已比較困難

O2O這一概念最早來源於美國,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其一經傳入中國,忽然“牆內開花牆外香”,引發了大批創業者的追捧。

艾瑞諮詢認為,O2O分為兩種,一種是零售業,包括線下掃碼支付等;另一種是本地生活O2O,也就是“上門服務”,更集中線上上,而這一領域幾乎成為創業者的“天堂”。

“因為上門服務的O2O一開始的門檻相對低一點,看上去比較簡單,市場範圍也相對比較廣泛,線下的東西可以搬到網上,大家覺得比較容易進入。”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說。

但火熱背後,一些投資人的態度正在悄然轉變,認為冰點正在到來。

如果說以前是改良的點子就能有投資,那現在這些項目就是快速上線、快速死亡。

甘劍平說,整個行業最熱門的時候也就是過去的12-24個月,現在再進入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晚了。

進入2015年,還是早期剛剛開始的專案在尋找“天使投資”,獲得融資將比較困難。

數十家公司上榜“O2O死亡不完全名單”

開始出現眾多從業者黯然退場。一份網路上流行的O2O死亡不完全名單,在目前紅紅火火的餐飲外賣、教育、旅遊等O2O領域,不少公司已經悄然死亡,包括拒宅網、徒步狗旅行網、果凍旅行網、呵護網、36號教室、助考幫、房屋網、程途網、億言堂等數十個。

隨著上門服務的火熱,越來越多同質性的創業項目湧現。有專家認為,沒有找到正確模式和方向的小創業公司,很有可能會迎來一批死亡浪潮。

O2O最早以團購形式出現的時候,便開始了慘烈的廝殺。

大大小小幾千個團購網站搶奪用戶,最終只有大眾點評、美團等屈指可數的幾家,成為“千團大戰”後為數不多的倖存者。“這一現象可能重演。”甘劍平說。

O2O創業項目比互聯網企業死得更快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沈云云說,一般來說,O2O的創業項目大多是比較“軟”的想法,商業模式也沒有經過成熟的考驗,走的又是補貼行銷的模式,很多企業都面臨著燒錢後的困難,比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死亡速度更快。

而且,高額的推廣花費也讓初期創業者無以為繼。這些新興的O2O項目創業,推廣主要是線下地推或管道合作,以及線上優惠券補貼,前期燒錢燒得非常厲害。

雲岫資本創始人高超說,按每單交易推廣補貼來算,比如每單補貼10塊、日單一萬單,一天就要燒10萬元,“雖然看起來門檻低,但實際上O2O並非草根的狂歡。”

專家認為,O2O只是形式,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需求本身。做產品的,需要加強核心技術創新;搞服務的,找准使用者的痛點增加黏性,增強不可替代性。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連結:O2O企業融資遇冷 市場回檔 加劇行業洗牌

來源: 新華網

專家認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回檔,一些投資機構的投資節奏正趨向謹慎,之前許多靠風險投資支撐、“野蠻生長”的O2O企業將面臨資金壓力,行業洗牌加劇。

新華網上海9月30日電 作為國內資本市場一大熱點概念,O2O(線上到線下)近年來深受VC/PE追捧,投融資活躍,然而近期O2O業卻接連傳出多家網站倒閉、融資遇阻等消息。

專家認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回檔,一些投資機構的投資節奏正趨向謹慎,之前許多靠風險投資支撐、“野蠻生長”的O2O企業將面臨資金壓力,行業洗牌加劇。

據普華永道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TMT行業投資總額達到155.6億美元,創下自2012年以來歷史最高。

不過,在近期,一些O2O項目融資失敗、關停倒閉的現象接連上演,特別是業界流傳的一份“O2O死亡名單”,因涉及多達16個領域、千餘家企業,引發人們對O2O融資遇冷、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廣泛關注。

在 專家看來,近期多家O2O企業的關停倒閉,既源於行業浮躁,也因為熱錢“瘋”投所致。

許多O2O企業的商業模式本身存在瑕疵,其產品和服務要解決的可能並 不是用戶的真正“痛點”,而只是“偽需求”。

同時,行業深陷同質化競爭泥潭,企業缺少“殺手級應用”,許多O2O項目都是盲目跟風。

除此之外,VC/PE 也被視為當前這輪O2O創業泡沫的間接始作俑者。

大量資本的湧入造成創業公司估值水漲船高,但當泡沫破裂時,VC的錢無法跟上,創業公司就將遭遇“供血”中斷的噩運。

普華永道中國通信、媒體及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高建斌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超過1億美元的互聯網融資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企業估值普遍高企,接下來市場有比較大的可能性進行調整。

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會迎來O2O的倒閉潮。針對國內O2O現狀,百度CEO李彥宏不久前指出,今天的O2O仍是技術含量相對匱乏的一個市場,非常同質化。

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公司的自身發展,還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與合作,技術才是更加長久的競爭力。

O2O市場的洗牌將不可避免。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對當前所謂的O2O倒閉潮也不必過度解讀,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自然法則。O2O企業之前單純的“燒錢搶流量”模式正被資本所拋棄,清晰的運營和盈利模式才是生存的根本。

為推進國內O2O行業發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輾轉型升級的意見》,鼓勵線上線下互動創新,激發實體商業發展活力,此舉被視為O2O將站上政策風口,未來將迎來高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