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 1.jpg 

未命名 - 2.jpg 

未命名 - 3.jpg 

LN07_008.jpg

關關關 書店10年關千家

3C排擠紙本 轉型賣咖啡「漸不像書店」

2015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蔡永彬、唐鎮宇╱台北報導】今年許多指標書店關門,包括台北101大樓PAGE ONE年中撤櫃,經營近三十年的金石堂忠孝店上月結束營業,小型書店更頻傳歇業。財政部資料顯示,全台書店近十年消失約一千家,減少幅度高達近三分之一; 業者指店租高、利潤薄,是大小書店共同困境;學者分析國內閱讀風氣日益下滑,導致書店經營困難。

國內曾有新學友、金石堂、誠品三大連鎖書店體系,全盛時期各五十到上百家分店,新學友二○○一年遭納莉颱風重創後苦撐,二○一一年全面結束營業;金石堂十 年來從一百一十家分店萎縮到約五十家,指標忠孝店上月收店;誠品雖維持四十多家,但許多愛書人詬病其商場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像書店。

利潤只剩以往3成

《蘋果》調閱財政部營利事業登記資料,經營圖書雜誌零售業的書店十年前三千兩百多家,今年七月僅剩兩千兩百多家,減少約一千家、減少幅度近三分之一。

台北市知名「書街」重慶南路全盛時期約三百家書店,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說,重慶南路現僅十六家書店,店租飆漲、連鎖書店興起、電子商務盛行,傳統書店越來 越難經營。
有業者透露重慶南路一樓店面月租約三十萬到五十萬元,賣書一本只賺幾十元。重慶南路天瓏資訊圖書老闆彭武崇說,最大成本是店租,現利潤 只剩以往三成,「大家都在苦撐。」金石堂坦言,確實因房租無法打平,才決定忠孝店歇業。

PAGE ONE是新加坡商連鎖書店,未對外說明撤櫃原因。


網購種類齊折扣多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分析,學生為升學考試,課外閱讀越來越少,成人太忙也使閱讀頻率下降,導致書店經營困難。上班族許先生直言,網路購書折扣多、書種又齊全,近年漸漸減少逛書店頻率。
作家侯文詠認為閱讀量下降,並非民眾不讀書,而是滑手機、上網佔掉時間。

紅桌文化總編輯劉粹倫也觀察,以往有些捷運乘客會看書,現都滑手機,填充時間選擇變多;電子書則尚不成氣候,她與侯不認為已排擠紙本書。


為求生存,連鎖書店力拼轉型。金石堂董事長周傳芳的妹妹周品慧創立「瑪德蓮書店咖啡」,已有四家金石堂附設咖啡,盼此舉吸引客人上門「享受文化氛圍」;並定位金石堂為社區型書店,今年在台北、新北、台中、高雄開新分店。

誠品強調一直朝複合式經營,現有些分店發展為百貨,但都設有書店。

政策補助組輔導團

文化部回應,圖書出版大環境雖日益不利,仍會努力推動實體書店發展,盼提振閱讀風氣,包括補助書店提升經營能力,籌組專業輔導團協助解決營運問題。

【民眾看法】網路買較便宜

我會在誠品、金石堂看書,但在博客來網站買書,因較便宜;現在書店越來越少,偶爾會買書支持一下。

有賣特殊書畫

我常逛二手書店或誠品,但因我讀書畫藝術學系,常要到北市重慶南路書店,才能找到特殊書畫資料。

北市書街 全盛期逾300家

2015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記者蔡永彬、陳嘉恩

異業入侵
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從日治時代開始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書店從中國遷台,也選在此地復業。

在地老店家回憶,重南書街全盛時有逾三百家書店,但近三十年兩度遭異業「入侵」,一九九○年代電玩業進攻,近十年則有大量旅社、咖啡店、餐廳進駐,連老牌的商務印書館在今年中也變身商旅。

近日書街業者串聯辦活動,盼能二度振興書街榮耀。

指標書店遷離

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說,原先重南書街光有店面的書店就上百家,加上開在大樓裡或巷弄內的,總計三百多家,但二十多年前電玩業興起,重慶南路也開了不少電玩店,使得書街首次出現衰退,直到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大力掃蕩,才讓書市重起;但近十年書街又再次面臨挑戰。
不願具名的重南書街業者說,重慶南路一樓店面月租金依坪數不同,每月就要三十萬到五十萬元,賣書一本只賺幾十元,根本不可能回本。

許多指標書店都遷離重慶南路,如東方出版社、正中書局、儒林書店,近年都已棄守書街一樓店面。
一九四七年就進駐重慶南路的商務印書館,也在去年底遷到新北市新店區,原址租給旅館業者。但商務印書館回應,是考量辦公環境才搬離,未來若推動都市更新完成,仍希望把書店搬回。
重南書店促進會今年則推動「友善閱讀」計劃,在銀行、咖啡館等店家設置暢銷書架,讓民眾免費閱讀,希望再把顧客從其他店家帶回書店。

毛利比都市低 恆春「小誠品」苦撐

2015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記者蔡永彬

小店困境
書店困境不只在都會區,台灣最南端、屏東縣恆春鎮第一家書店「春成書店」,老闆吳威德開店十六年已苦撐不下去,屢次有歇業念頭。

他受訪表示,房子是自己的、他不領薪水,還是虧錢,最多靠文具、禮品收入打平,應會先經營到明年春節後再看看。他感嘆:「這個行業在這個地區,以商業角度來看,或 許不應該存在。」

財團壟斷通路

五十七歲吳威德為陪伴老母親,放棄在台北電腦公司工作返回恆春,十六年前抱著「恆春古城不能沒有書局」的使命感,在恆春開了當地第一家書店,被許多遊客稱為是當地「小誠品」。

他說,在偏遠地區經營書店比都市困難,供應商多半在高雄、台南甚至台北,把書寄到恆春常要求書店分攤運費,讓他們毛利比都市更低。


吳威德表示,早年進一百本書可賣四十、五十本,現只能賣十本,加上財團壟斷通路,能銷售的雜誌種類只剩以前的四分之一。

他認為以後可能只有大都市存在連鎖書店,出版社透過大賣場、網路書店賣書;也希望政府補助各地圖書館時,能指定圖書館向在地書店購書,或透過勞動政策補助書店聘用員工。

( 2015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