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輪泡沫是VC炒起來的,很多VC追風搶的專案是同一類型,造成同質化嚴重,“VC投資的時候以為命中了下一個十年的超級創業者、超級商業模式,但因為同質化VC退出收益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們的資金越投越少”。

寒冬未至,創業者已感到冷意。

  “我們項目只融到PRE—A,想再融資很難,風投傾向于來錢快易變現的項目。”一位社交類APP創業者近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幾個月前,記者在創業大會上遇到他時,說起自己的創業項目,他還非常自信,稱有多家機構慕名上門。

那時A股還在5000點,隨後的股災則讓風投市場陷入了寒潮。

  資本關緊了大門,創業市場應聲降溫。進入9月份,一份O2O死亡名單流傳於微信圈,一畝田、蘭亭集勢先後宣佈大裁員,而創辦僅6個月的定制班車服務商考拉班車於9月11日正式停運,則被喻為是資本寒冬中第一片飄零的落葉。

  “坦誠地說,資本市場是最大影響因素,確切地說也是惟一影響因素。”考拉班車CEO張敏在停運告別信上這樣寫道。

清科創投創始人兼CEO倪正東表示:依靠VC輸血的公司將在未來一年內很難再拿到錢,可以預見創業公司的“倒閉潮”即將到來。

  比特資本創始人張瑤則稱,VC同質化投資創業專案製造了泡沫,造成少數VC在資金和項目的匹配上出現問題,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符合時代的趨勢。

考拉班車之死

  近日,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一個創業公司倒下的128小時》,這家公司正是考拉班車。在公司解散後,考拉HR總監劉博和CEO張敏做了一件超越職場倫理的事情——到處幫著失業的同事找工作,並親自陪著他們去面試。

  9月11日,考拉班車最後一天運營,與陪伴它半年的用戶告別。

此前一天,張敏在考拉公眾號上寫了一封《致夢想贊助商的一封信》,回顧考拉班車從創辦到停運的歷程。

  2015年3月11日成立的考拉班車最初只有3個人,在項目啟動後一個月,考拉班車就拿到了創新工廠的天使投資。

組建團隊,增開線路,一切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業務關閉前,考拉班車用戶超過5萬,已經在北京擁有130條線路、70多輛班車,日均訂單5000多單。

在張敏看來,這些資料已經超越了滴滴之外的其他競爭對手。

  但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卻在誕生半年之後徹底地隕落,被滴滴以低價併入業務。張敏如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專案融資難是最大問題。過去的兩個月裡,他一直在為投資而奔忙,見了近50個投資人,一遍一遍地講述考拉班車的夢想和前景,但沒有人投資。

  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資本市場風聲鶴唳,投資機構出手變得謹慎;二是出行巨頭滴滴已涉足班車業務,作為滴滴的競爭對手,考拉班車即使拿到錢勝算也並不太大。

今年5月愛拼車宣佈即將停止服務,旗下多諾租車也失敗。

愛拼車聯合創始人楊洋將項目失敗原因歸於 “行業格局已定”。

  《一個創業公司倒下的128小時》動情地稱:“弱肉強食的互聯網熱帶雨林,生存和死亡從來都只在一線之間。凜冬已至,更多的企業和專案,將陸續倒在大片的血泊之中,成為雨林的養分。”

  對於考拉之死,業內有不同的說法,有分析認為,考拉班車業績難以支撐,“過度依賴資本不行,項目自己得有現金流或者別的資本”。

  協同工廠創始合夥人金海濤向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于過去創業只要ideal+融資的模式,互聯網行業出現逆轉,很多項目沒有壁壘沒有競爭力,尤其是資本寒冬的到來,融資在向兩端靠攏,企業的競爭力轉向產品的設計本身以及供應鏈的管理”。

缺錢到什麼時候?

  O2O死亡名單真假在其次,重要的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已經襲來。名單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個領域的O2O倒閉專案,其中外賣、洗車、教育、旅遊等領域首當其衝,而餐飲O2O則是重災區。

  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中國的創業標誌性領域,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W咖啡館喝一杯咖啡後,將全民創業的熱情進一步推高。

9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幾大創業咖啡館看到,儘管洽談創業項目的人士仍然絡繹不絕,但資本寒冬已成了創業者避不開的話題。

  事實上,過去風光無限的電商創業型企業日子也不好過。

作為B2B的創業電商企業一畝田,繼捲入資料造假風波後,8月底突然被曝出千人大裁員,一畝田對外回應則是“業務板塊調整”。

  最近,有外貿電商第一股的蘭亭集勢再度傳出裁員潮。公開報導稱,從今年6月開始,蘭亭集勢大部分員工只發底薪,已有近500人離職。

同時,蘭亭與供應商的矛盾也在激化,不僅經常拖欠貨款,還對供應商進行強制壓價、收繳雜費等。

  蘭亭集勢總裁助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則稱,現在的報導普遍失實,我們到時會作出官方的統一回應以消除誤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本報記者說,蘭亭集勢自身業務拓展乏力加上競爭對手擠壓,造成業績下滑。

蘭亭早期借助先發優勢取得快速發展,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進軍造成平臺的價格和品牌優勢開始削弱,“本身業績下降,而新業務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融資是重要因素”。

  在張瑤看來,大部分死亡的O2O企業都陷入到局部思維,他們只是通過不斷的刷資料、刷訂單、刷使用者找VC、PE接盤。

  由於上市公司及各類VC/PE基金投資了大量專案,A股的動盪很快波及到創業市場。

倪正東稱,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他們的錢很多是由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而來,一級市場暴跌導致他們的資產縮水,從而影響到了一級市場基金投資,進而影響到一級市場VC/PE的投資節奏。

  目前已獲B輪融資的大宗商品電商找塑膠CEO牟斌說,資本對創業型企業的投資在減少。

挖財網CEO李治國告訴本報記者,二級市場的低潮的確已經影響到一級甚至早期投資市場,最近投資機構都大大放慢了投資步伐。

  資本寒冬,基金惜投,創業企業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

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資料顯示,8月共發生投資案例275起,總投資額達39.57億美元,金額環比下降63.58%。相比於7月份投資市場的火爆,8月投資市場已整體降溫。

誰製造了創業泡沫?

  如果說,資本市場只是引爆創業泡沫的導火索,而創業本身的泡沫則不可小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政府、企業、個人都一哄而上地在創業投資,各種各樣私募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而這些資金很多來自於房地產、煤炭等領域,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資金大量流入的時候迎來繁榮期,同時還容易製造泡沫。

  “當一個東西過熱的時候,大家就要警惕它了,現在創業者的整體情緒都不理性,要麼過度樂觀,要麼過度悲觀。”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以近年創業圈掀起各類的APP創業熱為例,APP項目估值水漲船高,甚至一度超過矽谷。虎嗅網最近刊登了京東CEO劉強東的一場內部分享演講,劉強東透露,有的估值兩億美元的二手車APP公司交易量少得可憐,“只有兩輛!還是員工自己買的”。

劉強東認為,當下互聯網泡沫已到了一個頂峰,“在私募市場,估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國已經超過50家”。

  張瑤說,這輪泡沫是VC炒起來的,很多VC追風搶的專案是同一類型,造成同質化嚴重,創業過剩,VC也過剩,專案的對手有成百上千個,“VC投資的時候以為命中了下一個十年的超級創業者、超級商業模式,但因為同質化VC退出收益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們的資金越投越少”。

  倪正東也提道,VC是這一輪創業泡沫的間接始作俑者,大量的資本湧入造成了創業公司估值的水漲船高,有些VC放縱創業公司吹噓自己的融資金額,“當泡沫破裂時,VC的錢無法跟上,創業公司供血中斷,受損的還是創業公司和VC自己”。

  事實上,創業市場泡沫的瘋狂早已引起創投界的關注。

早在一年前,經緯創投合夥人張穎就寫過一封給經緯系CEO的信,張穎警告,資本市場的熱度必將轉冷,“會有很多融不到錢的創業公司將在短暫的黑暗中倒下”。

  張野認為,創業的泡沫不要說遭遇寒冬,就是沒有寒冬,擠壓泡沫的時間早晚也會來到,寒冬論應該說是加速了泡沫的擠出。

相比寒冬,泡沫更加可怕。

  也有樂觀者。牟斌認為,前期基金盲目投資導致一定程度上泡沫的積累,寒冬到來反而可以讓一些優質的企業脫穎而出。

李治國認為,以前只知道跟風的投資人開始彷徨,這又會變成聰明投資者的新一波機會,因為這時候反而能夠以更合理的價值投到更好的公司。

  張野表示,天使投資投的是未來,真正懼怕的是秋天,真正置身寒冬的時候,天使投資人是不怕的。李治國說:“動物經歷了春夏秋冬才會更強壯,而熬過去的創業者就會變成新一代的創業家。”

  近日,朋友圈熱傳一篇文章《一個創業公司倒下的128小時》,這家公司正是考拉班車。

在公司解散後,考拉HR總監劉博和CEO張敏做了一件超越職場倫理的事情——到處幫著失業的同事找工作,並親自陪著他們去面試。

  9月11日,考拉班車最後一天運營,與陪伴它半年的用戶告別。

此前一天,張敏在考拉公眾號上寫了一封《致夢想贊助商的一封信》,回顧考拉班車從創辦到停運的歷程。

  2015年3月11日成立的考拉班車最初只有3個人,在項目啟動後一個月,考拉班車就拿到了創新工廠的天使投資。

組建團隊,增開線路,一切都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業務關閉前,考拉班車用戶超過5萬,已經在北京擁有130條線路、70多輛班車,日均訂單5000多單。

在張敏看來,這些資料已經超越了滴滴之外的其他競爭對手。

  但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卻在誕生半年之後徹底地隕落,被滴滴以低價併入業務。

張敏如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專案融資難是最大問題。

過去的兩個月裡,他一直在為投資而奔忙,見了近50個投資人,一遍一遍地講述考拉班車的夢想和前景,但沒有人投資。

  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資本市場風聲鶴唳,投資機構出手變得謹慎;

二是出行巨頭滴滴已涉足班車業務,作為滴滴的競爭對手,考拉班車即使拿到錢勝算也並不太大。

今年5月愛拼車宣佈即將停止服務,旗下多諾租車也失敗。愛拼車聯合創始人楊洋將項目失敗原因歸於 “行業格局已定”。

  《一個創業公司倒下的128小時》動情地稱:“弱肉強食的互聯網熱帶雨林,生存和死亡從來都只在一線之間。

凜冬已至,更多的企業和專案,將陸續倒在大片的血泊之中,成為雨林的養分。”

  對於考拉之死,業內有不同的說法,有分析認為,考拉班車業績難以支撐,“過度依賴資本不行,項目自己得有現金流或者別的資本”。

  協同工廠創始合夥人金海濤向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于過去創業只要ideal+融資的模式,互聯網行業出現逆轉,很多項目沒有壁壘沒有競爭力,尤其是資本寒冬的到來,融資在向兩端靠攏,企業的競爭力轉向產品的設計本身以及供應鏈的管理”。

缺錢到什麼時候?

  O2O死亡名單真假在其次,重要的是:

一種危險的信號已經襲來。

名單上大致列出了涉及16個領域的O2O倒閉專案,其中外賣、洗車、教育、旅遊等領域首當其衝,而餐飲O2O則是重災區。

  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中國的創業標誌性領域,今年5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W咖啡館喝一杯咖啡後,將全民創業的熱情進一步推高。

9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在幾大創業咖啡館看到,儘管洽談創業項目的人士仍然絡繹不絕,但資本寒冬已成了創業者避不開的話題。

  事實上,過去風光無限的電商創業型企業日子也不好過。作為B2B的創業電商企業一畝田,繼捲入資料造假風波後,8月底突然被曝出千人大裁員,一畝田對外回應則是“業務板塊調整”。

  最近,有外貿電商第一股的蘭亭集勢再度傳出裁員潮。公開報導稱,從今年6月開始,蘭亭集勢大部分員工只發底薪,已有近500人離職。

同時,蘭亭與供應商的矛盾也在激化,不僅經常拖欠貨款,還對供應商進行強制壓價、收繳雜費等。

  蘭亭集勢總裁助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則稱,現在的報導普遍失實,我們到時會作出官方的統一回應以消除誤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對本報記者說,蘭亭集勢自身業務拓展乏力加上競爭對手擠壓,造成業績下滑。

蘭亭早期借助先發優勢取得快速發展,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進軍造成平臺的價格和品牌優勢開始削弱,“本身業績下降,而新業務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融資是重要因素”。

  在張瑤看來,大部分死亡的O2O企業都陷入到局部思維,他們只是通過不斷的刷資料、刷訂單、刷使用者找VC、PE接盤。

  由於上市公司及各類VC/PE基金投資了大量專案,A股的動盪很快波及到創業市場。

倪正東稱,很多上市公司此前是VC/PE的LP,他們的錢很多是由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而來,一級市場暴跌導致他們的資產縮水,從而影響到了一級市場基金投資,進而影響到一級市場VC/PE的投資節奏。

  目前已獲B輪融資的大宗商品電商找塑膠CEO牟斌說,資本對創業型企業的投資在減少。

挖財網CEO李治國告訴本報記者,二級市場的低潮的確已經影響到一級甚至早期投資市場,最近投資機構都大大放慢了投資步伐。

  資本寒冬,基金惜投,創業企業本身業務和產品不夠過硬的話,很難再找到下一輪融資。清科集團旗下私募通資料顯示,8月共發生投資案例275起,總投資額達39.57億美元,金額環比下降63.58%。相比於7月份投資市場的火爆,8月投資市場已整體降溫。

誰製造了創業泡沫?

  如果說,資本市場只是引爆創業泡沫的導火索,而創業本身的泡沫則不可小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下,政府、企業、個人都一哄而上地在創業投資,各種各樣私募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而這些資金很多來自於房地產、煤炭等領域,任何一個行業都一樣,資金大量流入的時候迎來繁榮期,同時還容易製造泡沫。

  “當一個東西過熱的時候,大家就要警惕它了,現在創業者的整體情緒都不理性,要麼過度樂觀,要麼過度悲觀。”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以近年創業圈掀起各類的APP創業熱為例,APP項目估值水漲船高,甚至一度超過矽谷。虎嗅網最近刊登了京東CEO劉強東的一場內部分享演講,劉強東 透露,有的估值兩億美元的二手車APP公司交易量少得可憐,“只有兩輛!

還是員工自己買的”。劉強東認為,當下互聯網泡沫已到了一個頂峰,“在私募市場, 估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中國已經超過50家”。

  張瑤說,這輪泡沫是VC炒起來的,很多VC追風搶的專案是同一類型,造成同質化嚴重,創業過剩,VC也過剩,專案的對手有成百上千個,“VC投資的時候以為命中了下一個十年的超級創業者、超級商業模式,但因為同質化VC退出收益得不到保障,於是他們的資金越投越少”。

  倪正東也提道,VC是這一輪創業泡沫的間接始作俑者,大量的資本湧入造成了創業公司估值的水漲船高,有些VC放縱創業公司吹噓自己的融資金額,“當泡沫破裂時,VC的錢無法跟上,創業公司供血中斷,受損的還是創業公司和VC自己”。

  事實上,創業市場泡沫的瘋狂早已引起創投界的關注。早在一年前,經緯創投合夥人張穎就寫過一封給經緯系CEO的信,張穎警告,資本市場的熱度必將轉冷,“會有很多融不到錢的創業公司將在短暫的黑暗中倒下”。

  張野認為,創業的泡沫不要說遭遇寒冬,就是沒有寒冬,擠壓泡沫的時間早晚也會來到,寒冬論應該說是加速了泡沫的擠出。

相比寒冬,泡沫更加可怕。

  也有樂觀者。牟斌認為,前期基金盲目投資導致一定程度上泡沫的積累,寒冬到來反而可以讓一些優質的企業脫穎而出。

李治國認為,以前只知道跟風的投資人開始彷徨,這又會變成聰明投資者的新一波機會,因為這時候反而能夠以更合理的價值投到更好的公司。

  張野表示,天使投資投的是未來,真正懼怕的是秋天,真正置身寒冬的時候,天使投資人是不怕的。李治國說:“動物經歷了春夏秋冬才會更強壯,而熬過去的創業者就會變成新一代的創業家。”

( 2015-09-26 09:46 ·  華夏時報  金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