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揭密東坡肉 古法竟是白水慢燉

2015年12月05日 04:10 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聞名天下的東坡肉竟然是白水煮肉?在四川眉山三蘇祠,專家發現一本《東坡全集》,其中介紹烹製東坡肉的古法,大陸美食家蹇學剛分析,古法所做的東坡肉較清淡,只是白水慢燉豬肉,不像現在色香味俱全。

東坡肉經過近千年的發展,煮法已經與宋朝相去甚遠,更令許多「吃貨」感到詫異。

三蘇祠研究部主任徐麗說,宋朝文豪蘇東坡在描述如何煮肉時提到了火候,但是,沒有提到調料,這並不代表東坡肉一定就是白水煮的。

「東坡肘子」也很有名

對於東坡肉到底是怎麼來的?杭幫菜專家何宏說,東坡肉其實並不是由蘇東坡創造,這道菜很可能是後人附會而來。

至今,類似的「名人菜」還有很多,大多數都無據可查。

《現代快報》報導,根據這本清朝道光年間的眉州刻本《東坡全集》,不僅證明蘇東坡是個美食家,且他釀酒、煮粥都在行。

對於豬肉,出現在《東坡全集》的《豬肉頌》中描述「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除部分用字不同外,刻本上的《豬肉頌》與現在流傳的版本基本相同。

到了江浙一帶,常用五花肉,因此成為東坡肉;眉山地區一般選用肘子,成為另一道菜「東坡肘子」。

據稱,東坡肘子是蘇東坡的太太王弗發明的,後來經蘇東坡改良,流傳至今,還被大陸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對於東坡肉當初的做法,有陸媒稱,蘇東坡在許多地方為官,東坡肉可以說是創制於徐州,完善於黃州(湖北),名揚於杭州。而在東坡肉創制的過程中,其做法和口味究竟經歷了哪些變化,並沒有詳細記載。

宋朝煮法應較清淡

何宏說,根據他的研究,蘇東坡在世時,並沒有東坡肉,只有東坡魚。

最早在史書中出現東坡肉,是在明朝。

何宏推測,因為蘇東坡很受後世的歡迎,聯想到他對美食的熱愛,以及他曾寫過《燉肉歌》、《豬肉頌》等,於是老百姓便將特定的一道菜稱為「東坡肉」。

至於味道,《華西都市報》報導,因為調味料的不同,辣椒等調味料是宋朝以後才傳進中國,研判宋朝的東坡肉滋味應該沒有現代豐富。

小 靈 通東坡肉

相 傳蘇東坡於北宋元豐二年(1080年)被貶於黃州(湖北)時,在貧困的生活中,仿製前人的做法改良,將燒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豬肉色澤紅潤,湯質濃稠,味道醇厚。

此菜創制於徐州,完善於黃州,後傳至南宋首府杭州發揚光大,遂成杭州名菜。由於是蘇東坡改良而成,被稱為東坡肉。(林瑞益)

n23a00_p_01_02.jpg 

n23a00_p_01_03.jpg

取代東坡肉 紅燒肉成寧、杭招牌

2015年12月05日 04:10 記者林瑞益/綜合報導

東坡肉流傳至今已近千年,大陸各省市餐廳對這道菜的口碑不一,在南京經營江浙菜、杭幫菜的各大餐廳,很少有做東坡肉的,取而代之的是紅燒肉,成為這些餐廳裡頗具人氣的招牌菜。

南京一家杭幫菜餐廳的廚師王師傅說,現在餐廳不做東坡肉,不過,「招牌紅燒肉」卻很受歡迎。

東坡肉和紅燒肉看起來差不多,做法卻完全不一樣。

東坡肉做法更加考究,需要大火收汁,湯汁要熬得很稠,然後把汁澆在肉上。

相較於東坡肉,紅燒肉的做法要簡單一些,口味也更受大眾歡迎。

在南京做東坡肉的少數餐館中,小廚娘淮揚菜館是其中之一。

小廚娘餐廳總廚丁文說,做東坡肉要用到很多調料做底料,使用小火悶製,這樣才能使香氣入味,做到入口即化。

近年來,東坡肉的烹飪方法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有在口味和外形上有少許的改良。

n23a00_p_02_01.jpg 

n23a00_p_02_02.jpg

至於道地的東坡肉的做法,《現代快報》報導,杭州名廚的做法是選取皮薄肉厚的五花肉,在沸水燙一下,將肉定型後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形;在砂鍋最底下墊上竹篾, 上面墊小蔥、生薑,然後將肉皮朝下排列好,加入白糖、醬油和紹興黃酒,放水沒過肉;大火燒開後,改中小火加蓋密封悶兩小時,一小時後開蓋把油撇掉,之後再撇一、兩次油;兩小時後肉已八分熟,此時將肉翻面,皮朝上,小火煨30分鐘左右離火。

另一種香港版做法,香港知名美食家蔡瀾主張,將五花肉皮朝上排放在陶缽內,加入冰糖、紹興黃酒和醬油,不加水,隔水燉3至5個小時。

起鍋撈去上層豬油,入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待豬油凝結後去掉,再回鍋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en0981938541 的頭像
    ken0981938541

    ken0981938541的部落格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