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乾貨分享:互聯網金融必須要Get到的點

來源:網路整理 作者:天下資訊 人氣:98 發佈時間:2016-07-31

一、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

  2013年因為餘額寶讓互聯網金融這個詞被瞬間點燃。

  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P2P、支付、眾籌、門戶金融等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當所有人都認為互聯網金融將肩負著顛覆傳統金融這個長期壟斷行業使命的時候,然而3年不到的時間就被現實狠狠的打了臉。

  2015年下半年監管也逐漸收縮了互聯網金融的管理和尺度。

於是大家又趨之若鶩的躲避互聯網金融的帽子,積極尋找新的名字代替,於是就出現了清一色的科技金融公司。

希望通過科技的外衣實現突破,這時你發現每家標榜科技金融的公司,都在向你闡述他們有如阿爾法狗一樣牛逼的自動審批自我完善學習的功能。殊不知連紮克伯格都說,現在的人工智慧分為兩類,模式識別和智慧的自主學習。而對於當前的科技能做到的也僅僅是複雜的模式識別系統。

  二、市場越來越知道不管什麼金融把風險玩好才最重要

  不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科技金融,最終玩的還是金融,在互聯網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名詞變化中,我們其實是看到了市場的理性變化。

互聯網金融關注的方向是互聯網的屬性,是流量、規模、效率等因素。

而科技金融則更多的關注是效率、模型和風險等因素。

這種變化是市場對金融風險深入認知的變化,是這三年來互聯網金融風險爆發後市場對金融風險理解的理性回歸。

  三、餘額寶的成功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衝動

  餘額寶的突然爆發,一個因為降低購買門檻、進行階段性利率補貼和高流動性的線上貨基產品,為什麼能帶動形成互聯網金融的熱潮。

原因林林總總,個人淺見,最核心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門檻降低的足夠,足夠到再屌絲也可以觸及;

  2、開始階段的高利率補貼和高流動性,讓人們突然發現魚和熊掌原來可以兼得(儘管事實證明並不可以);

  3支付寶原有大規模沉澱客戶和資金需求的集中爆發,可以說沒有支付寶長時間、巨量的沉澱客戶和資金,就不會有餘額寶的快速爆發;

  4、金融一直是高大尚被高度壟斷的行業,理財一直是被視為狗和五萬以下不能入內。

所以當一個賣百貨的互聯網屌絲企業(你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都是屌絲或屌絲商品類企業)玩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參與的金融產品的時候。

所有人都拿出了仇富、打倒美帝國主義甚至是愛國主義的熱情去支持它,以為這樣就可以讓人民當家做主、世界公平、瞬間實現城市烏托邦。你知道,這分明是民眾美好憧憬簡單累加的意淫和假像結論。

  大多數的P2P公司都是民間借貸公司買個系統軟體的拼裝貨。

他們中大部分人可能也知道自己換湯不換藥的模式,沒有長久和做大機會,最多撈點民眾美夢醒來前的過程利益。

當然也不排除自己也被帶入夢中的傻子公司。但三年來不斷抽過來的大嘴巴子,讓大家不得不夢醒。

聰明的賺的盆缽滿滿,入夢的發現春夢真的了無痕,貪婪的會理解出來騙總是要還的

  站在現在看過去我們都是智者!

  四、P2P公司的機會基本已經沒有了

  不要輕易試圖去預測未來,扎實的做好現在等待機會,因為機會會在發展中不斷變化。

現在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首先你要是互聯網,沒有海量客戶你就不是互聯網;需求集中後爆發容易,集中激發需求就難了;而且集中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需求是什麼,需求是動態變化的,集中到不同階段會衍生出不同的需求。

  阿裡在成立淘寶的時候沒想過會有支付寶;成立支付寶的時候也沒有想到會有餘額寶;有餘額寶的時候,也沒有把螞蟻金服、消費金融(花唄、借唄)和芝麻征信都設計好。

未來從來都不會被設計,未來也從來都不能被預測,市場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也隨處可見。

  做互聯網金融,如果沒有海量存量客戶、沒有存量資金、沒有頻繁交易、沒有資金滯留,你不會有機會。

因為沒有交易就沒有資金流動,沒有資金流動就 沒有收益,沒有收益就沒有金融需求。

而沒有海量的使用者和頻繁的交易,做門檻低的小額金融,也形成不了規模。

如果成本和風險還無法降低和有效控制,金融的機 會又會在哪裡?

所以沒有瞭解到餘額寶成功的本質,盲目的做互聯網金融也很難有好的出路。

  金融的粘性很弱,能給予客戶甜點的地方不多,金融的溢價基本全靠品牌,客戶對產品的甜點很少,不像很多實物,造型、包裝、設計、材質、使用效果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吸引客戶,而金融只有利率。

  財富端最重要的是品牌和利率的共同影響(除非你有控交易的存量資金,但活期類產品因時間錯配的風險又被監管看得很緊),保守的投資者會根據品牌來選擇投資,最終可能也是在他們感覺相同的好品牌下選擇利率略高的;激進的投資者關注利率,也是在所有較高利率的機構中再橫向對比品牌。

  最終投資者都是看品牌和利率的結合,品牌能產生的溢價影響非常強,陸金所一年期C5.5而宜信要7以上,即使宜信的資產和陸金所差不多甚至更好,但卻因為品牌的差別造成了非常大的溢價。

而且品牌的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宜信做了十年都很難說有品牌,民眾可能會覺得宜信比一個剛成立的民間P2P也 好不了多少,甚至會覺得不如一個剛成立有國資或銀行背景的P2P。這說明短期是很難建立品牌優勢的,陸金所們都是因為拼爹的成功。

  五、認清方向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大而全,生態圈都是巨頭的機會。圍繞巨頭服務或者甚至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有機會。

關鍵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主攻自己的客戶群體。

屌絲理財的資金端個人覺得沒有未來,新木桶理論和積木式創新要求我們要學會合作。

  經過3年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機會逐漸出現分水嶺。

從民間金融買套軟體的模式,如果還沒有改變,現在基本已經沒有了機會。在資產獲取、風控審核和資金獲取三方面的成本和效率,橫向對比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有機會也不是你的。

這些機構有些是有很重的線下獲取資產的團隊,有些有線下獲取高淨 值客戶的財富團隊。

像江南憤青宇哥說的一樣,有這兩類能力的公司深耕各自的領域應該還是有機會的,要做的就是在各自領域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另外一類標榜科技金融的公司,不論鼓吹風控多麼牛×但如果獲取資產的能力沒有,就是有阿爾法牛也無濟於事的。

而資產的獲取除了剛才說的線下隊伍外,就是那些純互聯網公司或以服務工具起家的互聯網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有現成的流量,甚至是體系內能產生資產。

  互聯網金融公司最大的痛點是流量問題,新客獲取的成本越來越高,會員體系又因為上面說到的金融產品的屬性很難建立。

所以獲客成本始終無法降低, 初期靠補貼燒錢換來的客戶本來以為後期的成本會大幅度降低(這是互聯網企業的思維),但事實證明他們成不了你的老客戶,下次激發購買還要燒錢。

而且最可怕 的是他們都是屌絲客戶,忠誠度不高不說,人均的財富值又很低,需要特別大的量才能形成規模,如果沒有大量的用戶基礎,很難匹配資產的需求。

  再說屌絲客戶就算給了你忠誠,他們也有心無力支持你更多價值。

你可能會說中國還有那麼多中層可能是互聯網金融企業最大的機會。

但看現在中層無論 是收入還是負債比,你就會發現這個社會就是高淨值和屌絲組成的葫蘆型,要發展成橄欖型社會形態還需要時間。

大部分互金企業等不到那個時候,就算等到你的獲 客和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問題。

  流量如果不是你的機會,你就要想如何提升產能。

  對於當前所有不論是互金還是科金公司來說,首先要問自己是互聯網起家還是金融起家。

你要問自己月活有沒有50萬,轉化率2(24),人均10000元投資,你每月募集資金的能力就是一億。日活、轉化率和投資額哪個是你最容易提升的指標......

  如果你沒有互聯網的客戶基數,那你就要想辦法提升客戶的轉化率和投資額度。

那麼客戶粘性和信任度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粘性在互聯網上能實現嗎?

BATJ可以,他們有購物、社交和搜索的需求粘性,普通的互金公司很大程度上都沒有。

也就是說你既沒有流量也沒有粘性,如果你要硬著頭皮做機會在哪裡?

  美利金融前幾天剛宣佈放棄理財端,專耕資產端。

因為資產端當前風險控制的模式和效率還沒有完全線上化,除了阿裡京東控交易有比較豐富消費資料的花唄和白條(事實上他們還是產業鏈的優勢,知道資金的流向,加上當前有一定價值的消費資料,但這些都是需要很高門檻的),就是騰訊大數據的微粒貸,事實上是銀行牌照的優勢,沒有征信只憑藉大資料微眾是不敢放款的,而且他們還拉著和銀行一起玩共擔風險,因為他是互聯網巨頭,有你無法比擬的用戶群。

  銀行家們雖然內心仍看不起(因為他們自以為是慣了),但發現依靠它效率真的會高很多。其他家我們還沒有看到更好的線上模式(51人品算是獨特的 一個,也還需慢慢歷練)

所以短期線下做好資產端應該還有機會。

另外就是高端理財的機會,中國的財富管理發展到今天都是賣貨行為,很少有機構有GP的能力,現在看諾亞宜信在往這條路上走。

打破剛兌的未來的財富管理市場,需要真正有良好的資產管理能力的專業機構,使得財富保值增值來吸引高端的投資者。

  六、機會永遠都在……

  金融的核心是永遠都是風險,風險的核心是風險披露後的管理能力。如果你壓根不知道風險是什麼就很難管理風險,也不可能進行風險評估和定價。

作為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的時代,思考如何有效且高效的控制風險是前提。

要想在這個大環境下贏得一席之地甚至蓬勃發展,還需要擁有更多能力。

  互聯網公司有天然的流量基礎和客戶粘性,他們做消費金融(還與銀行強強合作)估計會無人能敵。剩下的機會是原本實業巨頭豐富的產業鏈金融機會 (比如電器巨頭、百貨巨頭、地產30強等),剩下的圍繞產業鏈深耕的垂直領域也有一些機會,而最後就是在中國這個中層快速成長的社會形態下專業的財富管理 的機會。

  資產端還沒有完全線上,特別是非信用類。線下資產端還有機會,B端機會更大。

  未來會越來越缺資產,核心原因是浮躁是我們社會當前的主旋律

專業的人太少,拉皮條的太多,靠傳統的風險邏輯既控不了風險也發現不了新的機會。

藍領沒有形成主流,是因為大家領子還沒有藍的時候就開始覺得自己是白領甚至金領了。

  我一直說我們要像做天使投資人一樣做信貸業務,現在的風險管理對借款主體的瞭解永遠浮在面上。

  專業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市場水貨太多,機會才真正來臨。但錢一定是越來越難賺了,拉個皮條就想撈一筆的機會越來越少。

  消費金融門檻非常高高,基本是互聯網巨頭和銀行合作的天下。

  民間高利貸永遠都有機會,別扯互聯網的事,安心的做自己的人脈圈和老客戶,並且和他們一起成長。

  理論上所有垂直領域只要是前景好的行業都有金融機會,比如二手車領域,出境和度假遊,教育培訓機構等。

  另外,我想說的是屌絲創業應該去做實業,金融的門檻一直都很高,互聯網現在也很高。

  如果很幸運你是理工技術男,就在技術轉化商品的這個部分創業,我們的理論研究並不差而且可以尋求外部合作,我們的生產製造也非常牛。但將技術轉化為商品的這個部分太缺乏,相信有很多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n09819385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