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外埔 食在地農遊趣 沉醉葡萄酒鄉
2017年06月26日 04:10 (執筆:劉永祥)
以葡萄酒聞名的台中外埔,近年透過葡萄酒馬拉松與葡萄樹下的宴饗,結合深度旅遊,逐漸打開知名度。
外埔區位於台中市西北部,區內作物種類多樣。
永豐里舊名「頂六分」,其中心地帶因月眉山在此狀如一隻睡虎的臀部,俗稱「虎仔腳瘡」,居民認為不雅,改稱「虎家庄」。
外埔是台灣釀酒葡萄主要產區,目前種植紅龍果的紀順元說,「以前滿山頭都是葡萄,時常有雞隻吃發酵的葡萄而醉了」。1996年公賣局停止契作,對農民衝擊很大,紛紛轉種其他作物。政府開放民間釀酒後,仍種植釀酒葡萄的農民投入酒莊。
葡萄甜度高 適合釀酒
永豐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金湖指出,2008年是社區發展關鍵點,原先只有幾個人投入社區工作,有幹部主張自己動起來,隨即成立環保志工隊,定期整理社區環境,促成社區動能大爆發。
2010年7月成立「虎腳庄農夫市集」,推動地產地銷及農學教育;同時結合外埔的好山好水,推展休閒旅遊。起初不被看好,如今已成為社區特色,每個周日上午都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劉金湖表示,過去公賣局酒釀葡萄契作有4個地方,包括新竹、通霄、外埔/后里、二林,外埔地區是河階地形,排水好且土壤富含礦物質,加上採疏植方式種植,葡萄甜度高,「釀酒葡萄還是外埔及后里的最好」。
紅酒馬拉松 名額搶破頭
永豐社區自2012年起推出紅酒馬拉松路跑活動,固定在每年12月的第一周或11月的最後一周舉辦,路線行經外埔山間小路,讓參賽者欣賞葡萄酒產區優美環境,串連區內7家酒莊,業者提供自家葡萄酒試喝。還設定不同主題舉辦變裝秀,增添嘉年華般的趣味。
紅酒馬拉松魅力驚人,去年賽事安排在12月,不料,7月就報名額滿。劉金湖強調,參賽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試喝後知道台灣也有高品質的葡萄酒,回去口耳相傳或透過社群網站與朋友分享,讓外地人紛紛聞香而來。
他不諱言,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用果汁、酒精及香精調合,或以果汁發酵而成,「我們是用葡萄釀製,平均一年半才能出廠」。
在區公所前農業課長黃仲杰的引介下,經營酒莊的劉金湖與幸福果食公司合作,開始舉辦「葡萄樹下的餐酒會」,利用在地食材製作美食,安排社區導覽、腳踩葡萄體驗活動動,讓大家認識外埔的產業及美景。
紀順元表示,10多年前到台北銷售農產,沒有人知道外埔在哪裡,只好介紹「位在后里及大甲中間」;社區舉辦活動對外埔整體有助益,生意及知名度都增加很多。種植文心蘭的羅忠勇說,過去永豐社區環境雜亂,這些年來變好了。
年輕人返鄉 創社福產業
結合文化及深度旅遊的葡萄酒產業,有助吸引年輕人留在家鄉。劉金湖指出,餐酒會結合原料、加工及行銷,可說是「六級產業」;同時也造就一個團隊,找社區媽媽及高中生幫忙布置,增加就業機會。因為工作內容相對豐富,年輕人願意參與,他兒子就因為看到機會決定回來。
對於社區的未來,劉金湖強調,希望從農企業慢慢走到農村社福產業。
辦紅酒馬拉松有盈餘就照顧社區弱勢,目前是免費送餐給低收入戶,每周五天、一天兩餐,未來有更多經費會再增加服務項目。(中國時報)
自產自銷 農夫市集拓客源
2017年06月26日 04:10 (執筆:劉永祥)
經過多年發展,「虎腳庄農夫市集」不只具有協助小農銷售農產品的功能,更是一個平台,成為「社區會客室」。劉金湖說,農民周日到市集擺攤可以和其他農友及消費者聊天交朋友,不完全是為了賺錢。
農夫市集強調在地生產消費,更結合在地景觀。永豐社區位於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及水質水源保護區,限制工廠開發,擁有公婆樹、水流東桐花步道等景觀資源,市集成為社區推展休閒產業的一環。
社區舉辦活動為農夫市集帶來客源,劉金湖說,市集來客數起伏大,有活動時會超過1、2000人,有時可能只有100多人。紅龍果農紀順元肯定農夫市集,強調對在地小農很有幫助,自產自銷,免於中間剝削。「我有朋友去,生意不錯,一天賣幾萬元。」
紀順元點出,他種植的紅龍果約一半出貨給中盤商,其餘透過網購、宅配等管道散賣。外埔農地條件佳,排水好、溫差大,且通風好,病蟲害少;農民多走精緻農業,農產高品質,價格也較好。他說,外埔現在主要農產是紅龍果。
永豐社區希望以綠色生活為基礎,結合景觀、生態、產業、文化資源,發展社區休閒產業。劉金湖強調,現在是打整體戰的時代,要靠整體行銷,例如社區深度旅遊安排聽農民介紹紅龍果的故事,參與者吃到高品質水果,也能學習及體驗農作,先前台積電就會組團前來。
他表示,紅酒馬拉松雖然成效很好,但已有地方模仿舉辦啤酒馬拉松,必須構思新的行銷作法;「以後也想做酒銀行,讓遊客幫忙採葡萄,再幫他們釀酒。」(中國時報)
新故鄉動員令-農村很療癒 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2017年06月26日 04:10 (執筆:劉永祥)
對外埔地區釀酒葡萄產業興衰起伏,劉金湖有切身體驗。
他原本幫忙家裡種植葡萄,公賣局結束契作後,配合政府離農政策到外地擔任房屋仲介,一做就是10年。
2001年父親希望他回家接手農事,又一腳踏進釀酒業,成為打開外埔葡萄酒知名度的重要推手。
劉金湖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多年,他坦言,會投入社區服務工作是源於「願力」,有個兒子在19歲發生嚴重車禍面臨生死關頭,他發願只要孩子平安就為社區服務。目前在酒莊幫忙的,正是當初那個逃過一劫的兒子。
參與社區工作曾招致閒言閒語,甚被排斥。
劉金湖回想,會有人質疑:你做這個都是為了自己,不知從政府拿了多少錢?後來社區做出成績,質疑才消退。談起自身感觸,他強調,「社區也是個道場,是借境練心的地方,該退時要退,該攬時要攬。」
劉金湖長年研習易經,讓他面對不確定人生時享有安定力量。
當時面臨做仲介或返鄉的抉擇時,他請教追隨的師父,得到「你與仲介緣份已過,可以回家做好酒、結好緣」的建議,因此定心,積極申請設立酒莊。
不管是栽種葡萄及經營事業,劉金湖都結合易經。
他表明,現在需要終生學習,農業改良場及行銷的課程都會去上;農業專業是經驗的累積,別人好的東西也會拿來用。
「還有疑慮時,就會用易經來作判斷。」
農村是很好的療癒場所,他強調,只要經濟做得起來,是離人間淨土最近的地方。
永豐社區保存農村原貌,在這裡人與自然融在一起;希望結合更多人努力,把產業顧好,透過整體行銷讓社區居民共享利益,達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理想。(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