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太平洋百貨淮海路店 傳約滿熄燈
2016年07月06日 04:10 李麗滿/台北報導 黃欣/綜合報導
針對上海太百淮海店收店一事,太平洋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在上月股東會後即指出,中國百貨零售商場飽和,加上電商衝擊,近兩年北京、天津、無錫 等店陸續收掉。
而在上海開店20年的淮海路店也因商圈轉移,明年2月租約到期後熄燈。
遠東集團轉投資中國太百在上海除了淮海店,還有徐匯店與不夜城店,據 指出,徐匯店租約還有7年,屆時可能再面臨續約問題。
黃欣/綜合報導
不敵電商競爭壓力,開業19年之久的上海太平洋百貨淮海路店驚傳明年2月租約到期後,將吹熄燈號。界面新聞昨(5)日報導,這家曾是上海地標的台資百貨公司,曾被視為上海高級百貨的代表,但最終依舊不敵商業轉型的壓力,如今門可羅雀,過往光環已然黯淡。
北京商報報導,太平洋百貨回應,該店租約將於明年到期,且租金將出現大幅上漲。
目前商場6樓正陸續撤櫃,其餘樓層則正常營業。
但和過往諸多國際大品牌進駐的榮景相比,目前在太平洋百貨設櫃的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檔次參差不齊」。
報導稱,先前太平洋百貨在全大陸共有9家分店,淮海路店並非首家因租約到期而「萌生退意」的門市。
2013年10月,成都太平洋百貨以租約到期,且合作期間與業主有分歧未能達成一致,結束營業。遠東百貨的天津店與無錫店也因類似原因,去年關店。
報導稱,太平洋百貨與新天地商業公司的租期將於2017年到期,去年3月,就曾傳出過關於物業回收、商場關門的消息。
淮海路店若於明年歇業,以「太平洋百貨」名稱經營的百貨公司,將只剩下徐匯店與不夜城店兩家。
太平洋百貨的衰落,只是大陸百貨業態日益頹敗的縮影之一。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統計,2015年80家會員企業的銷售總額增加了9.3%,但利潤率卻下降了19.53%,「關店潮」仍在持續。
據統計,光是2015年關門大吉的大陸百貨公司就高達114家,其中包括英國瑪莎百貨、百盛百貨、王府井百貨等知名百貨。(工商時報)
電商、快時尚 壓垮傳統百貨
2016年07月06日 04:10 黃欣/綜合報導
面對租金與人事成本上漲的經營壓力,加上新型商業型態的競爭之下,傳統百貨公司的沒落已成全球趨勢。
此外,再加上服飾電商快速發展、國際快時尚品牌爭相設立旗艦店等,都成為壓垮百貨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界面新聞報導,太平洋百貨淮海路店的值班經理分析,造成商場經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來自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社區商業中心紛紛興起、服飾電商快速發展、時尚品牌崛起等,讓追求時尚、便捷、平價的消費者有了更好的去處。
其次是經營成本的上升。淮海路作為上海一流商圈,隨著這2年上海房價的上漲,定位中高級服飾的太平洋百貨早無法負擔附近的租金水準。
報導進一步分析,目前大陸多數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以聯營為主,主要透過抽成盈利。
這也讓這些百貨公司疏於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而過分依賴地段及商圈優勢,導致經營業態單一。
尤其對物業來說,百貨公司不僅占地面積大、租約期長且租金低,其業態合作早非首要考慮對象。
反觀ZARA、UNIQLO、GAP等快時尚品牌旗艦店,能吸引人潮與金流,已成為購物中心的主力店。(工商時報)